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关于我们

杨子强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一、基本情况

1989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常德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B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副部长(主持工作),第四届校务委员会委员。2014年曾在中共中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代表全国青年发言,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二、理论文章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人民日报》理论版,2022年10月26日;

《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人民日报》,2022年5月3日第4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中国高等教育》,2022年第11期;

《让世界感受“双奥青年”的中国温度》,《求是》,2022年第3期;

《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民族精神》,《学习时报》第1版,2021年9月20日;

《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人民日报》理论版,2021年8月13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北京市探索“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的重要启示》,《人民论坛》,2021年第6期;

《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人民日报》理论版,2021年2月22日;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人民日报》理论版,2020年2月27日;

《努力于变局中开新局》,《人民日报》理论版,2020年6月11日;

《重大突发事件中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应对——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分析样本》,《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12期;

《书写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11月6日;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变迁与治理》,《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问题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1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从战略高度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独树一帜”的办学评价》,《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19期;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发展及启示》,《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7期;

《大力弘扬伟大团结精神》,《人民日报》理论版,2018年5月18日;

《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2期(第二作者);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特点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9期(第二作者);

《有针对性做好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与研究》,2017年第3期;

《言词原则在发现真实中的作用》,《法制日报》(理论版),2017年3月22日。

三、专著情况

《守土育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高校学生工作》,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

《看得见的正义——民事诉讼中的言词原则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

四、评论文章

《老师,我能为武汉做点什么?》,《人民日报》,2020年3月1日;

《保持“眼睛向下”的情怀》,《人民日报》,2018年8月16日第5版;

《思政工作要多点“味道”》,《人民日报》,2017年4月20日第5版;

《兼职干部不能当摆设》,《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2日第5版;

《相信柔性的力量》,《人民日报》,2012年10月23日第12版;

《工伤认定应体现法的温度》,《人民日报》,2015年1月7日第18版;

《“快车道”的路基更要稳固》,《人民日报》,2014年7月9日第18版;

《对法外干预说“不”》,《人民日报》,2014年7月16日第18版;

《别辜负了人生这场壮游》,《人民日报》,2014年6月30日第19版;

《勿让热心变寒心》,《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1日第19版;

《勿让“陪审”成“陪衬”》,《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9版;

《勿拿涉密当借口》,《人民日报》,2012年7月18日第18版;

《公益诉讼莫让个人买单》,《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第19版;

《让当事人成为程序优化的受益者》,《人民日报》,2013年4月10日第19版;

《“后喻文化”时代的教师之道》,人民网,2019年9月10日;

《吹响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嘹亮号角》,人民网,2018年12月19日;

《把握人才培养辩证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思政观》,人民网,2018年5月3日;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新境界》,人民网,2018年3月21日;

《新时代青年的理想、本领与担当》,人民网,2017年11月16日;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人民网,2017年12月30日;

《青年修身当如玉》,人民网,2017年5月9日。

五、科研项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2019年立项,在研;

主持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8年度重点课题,2018年立项,在研;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3批面上资助项目,2018年立项,已结项;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年度重点课题,2017年立项,已结项;

作为主要成员和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重大课题。

六、人才项目及奖励情况

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

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

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参与人);

北京市工人先锋号(集体);

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特等奖(项目主持人);

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主要参与人);

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中国人民大学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重大活动突出贡献奖;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机关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党支部书记);

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

全国学校共青团年度优秀研究成果特等奖。

七、社会工作

曾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

北京市海淀区第八届青联委员。

杨子强

杨子强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一、基本情况

1989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常德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B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副部长(主持工作),第四届校务委员会委员。2014年曾在中共中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代表全国青年发言,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二、理论文章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人民日报》理论版,2022年10月26日;

《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人民日报》,2022年5月3日第4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中国高等教育》,2022年第11期;

《让世界感受“双奥青年”的中国温度》,《求是》,2022年第3期;

《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民族精神》,《学习时报》第1版,2021年9月20日;

《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人民日报》理论版,2021年8月13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北京市探索“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的重要启示》,《人民论坛》,2021年第6期;

《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人民日报》理论版,2021年2月22日;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人民日报》理论版,2020年2月27日;

《努力于变局中开新局》,《人民日报》理论版,2020年6月11日;

《重大突发事件中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应对——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分析样本》,《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12期;

《书写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11月6日;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变迁与治理》,《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问题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1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从战略高度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独树一帜”的办学评价》,《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19期;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发展及启示》,《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7期;

《大力弘扬伟大团结精神》,《人民日报》理论版,2018年5月18日;

《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2期(第二作者);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特点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9期(第二作者);

《有针对性做好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与研究》,2017年第3期;

《言词原则在发现真实中的作用》,《法制日报》(理论版),2017年3月22日。

三、专著情况

《守土育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高校学生工作》,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

《看得见的正义——民事诉讼中的言词原则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

四、评论文章

《老师,我能为武汉做点什么?》,《人民日报》,2020年3月1日;

《保持“眼睛向下”的情怀》,《人民日报》,2018年8月16日第5版;

《思政工作要多点“味道”》,《人民日报》,2017年4月20日第5版;

《兼职干部不能当摆设》,《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2日第5版;

《相信柔性的力量》,《人民日报》,2012年10月23日第12版;

《工伤认定应体现法的温度》,《人民日报》,2015年1月7日第18版;

《“快车道”的路基更要稳固》,《人民日报》,2014年7月9日第18版;

《对法外干预说“不”》,《人民日报》,2014年7月16日第18版;

《别辜负了人生这场壮游》,《人民日报》,2014年6月30日第19版;

《勿让热心变寒心》,《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1日第19版;

《勿让“陪审”成“陪衬”》,《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9版;

《勿拿涉密当借口》,《人民日报》,2012年7月18日第18版;

《公益诉讼莫让个人买单》,《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第19版;

《让当事人成为程序优化的受益者》,《人民日报》,2013年4月10日第19版;

《“后喻文化”时代的教师之道》,人民网,2019年9月10日;

《吹响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嘹亮号角》,人民网,2018年12月19日;

《把握人才培养辩证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思政观》,人民网,2018年5月3日;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新境界》,人民网,2018年3月21日;

《新时代青年的理想、本领与担当》,人民网,2017年11月16日;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人民网,2017年12月30日;

《青年修身当如玉》,人民网,2017年5月9日。

五、科研项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2019年立项,在研;

主持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8年度重点课题,2018年立项,在研;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3批面上资助项目,2018年立项,已结项;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年度重点课题,2017年立项,已结项;

作为主要成员和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重大课题。

六、人才项目及奖励情况

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

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

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参与人);

北京市工人先锋号(集体);

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特等奖(项目主持人);

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主要参与人);

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中国人民大学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重大活动突出贡献奖;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机关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党支部书记);

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

全国学校共青团年度优秀研究成果特等奖。

七、社会工作

曾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

北京市海淀区第八届青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