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zhouyong@ruc.edu.cn
教育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8-2009年)
工作经历: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效果
任教课程:
《电视新闻报道》、《音频视频内容制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前沿》
学术成果:
著作:
1)《影像背后:网络语境下的视觉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2)《路径与抉择:主流电视媒体网络视听节目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3)《理解电视:从理论到方法的路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4)《广播电视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5)《电视新闻编辑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2版
6)《广播电视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论文:
1)《大数据驱动下的视频内容生产模式探索》:《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5期
2)《“收视率”不再为王 大数据时代视听传播效果评估的重大变革》:《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11期
3)《谁在控制西藏问题的话语:涉藏报道的路径依赖与效果生成》:《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4期
4)《视觉传播语境下战争报道的框架建构与效果生成》:《当代传播》2013年第3期
5)《从“受众”到“使用者”:网络环境下视听信息接收者的变迁》:《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2期
6)《多级传播路径下的网络视听信息影响力评估体系建构》:《现代传播》2013年第3期
7)《从图像到舆论:网络传播中的视觉形象建构与意义生成》:《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9期
8)“Under the Weather”: The WeatherEffects on U.S. Newspaper Coverage of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Mass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15:4, 559-577
9)《电影框架与大国形象建构》:《现代传播》2012年第3期
10)To name or not to name: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on-air attribution in US and chinese TV news.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v.21,No.(2),2011.
11)《农村受众对乡村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10期
12)《电视会终结吗?--新媒体时代电视传播模式的颠覆与重构》:《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2期
13)《映像中国:美国主流报纸上的中国形象》:《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2期
《试析央视高收视率电视剧的收视特征与受众需求》:《电视研究》2010年第12期
14)《现代美国新闻机构中的自我约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十二期
15)《转型期的困境与压力-对中国新闻工作者心理焦虑状况的实证研究》:《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八期
16)《数字时代的媒介信任》:《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七期
17)《传统媒体借力社交网站-人际传播路径下的大众传播新式》:《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十期
18)《网络传播中的“马太效应”--关于华南虎照片真伪事件的实证研究》:《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三期
19)《打造“看得见的广播”--广播媒体的强势出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二期
20)《让“主流”真正成为“主流”》:《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五期
课题:
作为负责人主持的课题有:
1)“基于大数据的视听传播效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研)
2)“涉藏信息传播的路径依赖及效果生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年度招标课题,已结项)
3)“大国崛起语境下的视觉传播与身份认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在研)
4)“主流电视媒体网络视听节目发展研究”(国家广电总局社科课题,已结项)
5)“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传播理论创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品牌计划”基础研究项目,在研)
6)“视听传播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985研究项目)
先后参与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
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获奖情况: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国家级精品课程(《新闻评论》)主讲教师之一,曾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中经报联"优秀教师奖。
周勇
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zhouyong@ruc.edu.cn
教育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8-2009年)
工作经历: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效果
任教课程:
《电视新闻报道》、《音频视频内容制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前沿》
学术成果:
著作:
1)《影像背后:网络语境下的视觉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2)《路径与抉择:主流电视媒体网络视听节目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3)《理解电视:从理论到方法的路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4)《广播电视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5)《电视新闻编辑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2版
6)《广播电视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论文:
1)《大数据驱动下的视频内容生产模式探索》:《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5期
2)《“收视率”不再为王 大数据时代视听传播效果评估的重大变革》:《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11期
3)《谁在控制西藏问题的话语:涉藏报道的路径依赖与效果生成》:《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4期
4)《视觉传播语境下战争报道的框架建构与效果生成》:《当代传播》2013年第3期
5)《从“受众”到“使用者”:网络环境下视听信息接收者的变迁》:《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2期
6)《多级传播路径下的网络视听信息影响力评估体系建构》:《现代传播》2013年第3期
7)《从图像到舆论:网络传播中的视觉形象建构与意义生成》:《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9期
8)“Under the Weather”: The WeatherEffects on U.S. Newspaper Coverage of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Mass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15:4, 559-577
9)《电影框架与大国形象建构》:《现代传播》2012年第3期
10)To name or not to name: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on-air attribution in US and chinese TV news.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v.21,No.(2),2011.
11)《农村受众对乡村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10期
12)《电视会终结吗?--新媒体时代电视传播模式的颠覆与重构》:《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2期
13)《映像中国:美国主流报纸上的中国形象》:《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2期
《试析央视高收视率电视剧的收视特征与受众需求》:《电视研究》2010年第12期
14)《现代美国新闻机构中的自我约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十二期
15)《转型期的困境与压力-对中国新闻工作者心理焦虑状况的实证研究》:《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八期
16)《数字时代的媒介信任》:《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七期
17)《传统媒体借力社交网站-人际传播路径下的大众传播新式》:《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十期
18)《网络传播中的“马太效应”--关于华南虎照片真伪事件的实证研究》:《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三期
19)《打造“看得见的广播”--广播媒体的强势出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二期
20)《让“主流”真正成为“主流”》:《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五期
课题:
作为负责人主持的课题有:
1)“基于大数据的视听传播效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研)
2)“涉藏信息传播的路径依赖及效果生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年度招标课题,已结项)
3)“大国崛起语境下的视觉传播与身份认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在研)
4)“主流电视媒体网络视听节目发展研究”(国家广电总局社科课题,已结项)
5)“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传播理论创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品牌计划”基础研究项目,在研)
6)“视听传播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985研究项目)
先后参与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
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获奖情况: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国家级精品课程(《新闻评论》)主讲教师之一,曾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中经报联"优秀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