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参与会议
您的位置: 首页 交流合作 参与会议

刘元春副校长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并发言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16-04-18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主持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发院理事长靳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发院院长刘伟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作为高校教师代表进行了专门发言。

会上,李克强强调,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蕴藏在亿万民众中的创造力发挥出来。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意识,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打牢知识根基,拓宽学术视野,推动科技创新。李克强还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座谈会上,部分高校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围绕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发言。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对践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要从中国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期的高度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不对称赶超战略的核心,是中国实现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的核心。这种历史使命决定了当前的教育改革创新必须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必须摒弃传统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应对式、碎片化的改革模式,必须是全面改革和全面的创新,其力度和深度将是以往改革改革创新难以比拟的。例如如果我们单纯利用构建发文奖励来推动科研,而不对人才体系和薪酬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我们难以扭转科研创新滑坡的局面。

第二,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来着力目前的很多改革举措。教育改革创新不仅是高等教育行政主导的结构调整、也不是简单的进行行政运动下的质量的提升。其核心要点应当是以结构性问题和质量性问题为切入点,以权力关系的大调整为根本,以制度改革和创新为手段。正如总理所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不是简单的"就结构调结构”、“就创新谈创新”,而是必须实施以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为核心的政府自我改革。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症结就在于我们必须进一步的全面放权,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自我革命、通过政府部门的减政放权,全面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纠正目前人才面临的强烈的结构性问题;必须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进行衡量,更不能用行政化举措来规定各个高校的各种空洞的目标及其行为模式,多元化是创新的源泉,要将改革权限充分下放到高校主体,给与各个高校充分的改革空间和改革自主权;必须认识到中国特色的“双一流”目标不是依靠整齐划一的学科评估评出来的,而是在百花齐放的创新之中,利用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内生动力演化而来的。

第三,各类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落脚点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有创造力,才能培育出有创造力的人才,也才能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意识。因此,学校改革一方面要积极展开教师薪酬改革和科研经费改革,避免教师过度功利化教学、过度功利化科研,建立阳光化的教师乐教创新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教授治学和专业治校的新型治理体系,在坚持党委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一流大学而言,权力全面下放,允许不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学科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科研创新模式显得尤其重要。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相信只要给与这些精英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足够的知识敬意,他们能够在理想飞扬中探索出一条真正教育创新之路来。

刘元春副校长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并发言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主持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发院理事长靳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发院院长刘伟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作为高校教师代表进行了专门发言。

会上,李克强强调,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蕴藏在亿万民众中的创造力发挥出来。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意识,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打牢知识根基,拓宽学术视野,推动科技创新。李克强还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座谈会上,部分高校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围绕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发言。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对践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要从中国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期的高度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不对称赶超战略的核心,是中国实现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的核心。这种历史使命决定了当前的教育改革创新必须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必须摒弃传统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应对式、碎片化的改革模式,必须是全面改革和全面的创新,其力度和深度将是以往改革改革创新难以比拟的。例如如果我们单纯利用构建发文奖励来推动科研,而不对人才体系和薪酬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我们难以扭转科研创新滑坡的局面。

第二,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来着力目前的很多改革举措。教育改革创新不仅是高等教育行政主导的结构调整、也不是简单的进行行政运动下的质量的提升。其核心要点应当是以结构性问题和质量性问题为切入点,以权力关系的大调整为根本,以制度改革和创新为手段。正如总理所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不是简单的"就结构调结构”、“就创新谈创新”,而是必须实施以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为核心的政府自我改革。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症结就在于我们必须进一步的全面放权,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自我革命、通过政府部门的减政放权,全面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纠正目前人才面临的强烈的结构性问题;必须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进行衡量,更不能用行政化举措来规定各个高校的各种空洞的目标及其行为模式,多元化是创新的源泉,要将改革权限充分下放到高校主体,给与各个高校充分的改革空间和改革自主权;必须认识到中国特色的“双一流”目标不是依靠整齐划一的学科评估评出来的,而是在百花齐放的创新之中,利用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内生动力演化而来的。

第三,各类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落脚点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有创造力,才能培育出有创造力的人才,也才能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意识。因此,学校改革一方面要积极展开教师薪酬改革和科研经费改革,避免教师过度功利化教学、过度功利化科研,建立阳光化的教师乐教创新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教授治学和专业治校的新型治理体系,在坚持党委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一流大学而言,权力全面下放,允许不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学科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科研创新模式显得尤其重要。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相信只要给与这些精英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足够的知识敬意,他们能够在理想飞扬中探索出一条真正教育创新之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