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北京经济论坛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3期)|刘伟:协调供需消费关系,共建消费中心城市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4-07-04

image.png

2024年6月20日,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3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刘伟教授做主旨演讲。他对主报告《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案与路径》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北京作为首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协调好供给与需求、基本与高端消费两个重要的关系。

image.png

刘伟指出,消费是一个需求侧的问题,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居民的有效需求,即提高收入。但当前消费部门约占中国国民收入的37.2%,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值为51.3%,发达国家为58.4%,从生产-流通-消费循环来看,消费部门的增速与生产部门的增速不成比例,因此提高居民收入不一定能拉动消费同比例的增长。除此之外,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也存在差距,2023年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为4.8%,而乡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速7.6%,近几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均低于乡村居民;且2023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70000元,远低于国际上消费中心城市的收入水平,以上客观现实无法为北京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利条件。

从需求层面上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统筹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市场的力量扩大总需求,用需求牵引供给和消费的增长。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离了市场牵引,就会导致产能过剩和低效能泡沫等问题,对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没有帮助,所以需要政府利用体制力量有效规范需求在市场的牵引下增长。

从供给层面上看,供给可以创造需求,因此消费也离不开供给的支撑。北京作为首都具有中心地位,其在供给和需求的管理上有很大差异,需求管理主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实现,但居民获得的收入不一定在当地消费,他们更倾向于去消费吸引力更强的国际城市消费;而供给管理的政策效果是属地化的,以改善投资结构、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为主,集经济、社会、教育为一体,政策效益绝大部分会落在当地,进而带来供给质量的提升。高品质的供给能够刺激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升当地的消费吸引力,也提高了需求政策给当地消费带来的效益。在全球经济萎缩,经济增长内需不足的环境下,协调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对北京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需要协调好基础消费和高端消费之间的关系。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基础消费的规模与潜力巨大,2023年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其中农牧产品在2024年第一季度已超过12万亿元,这其中必然包括消费规模形成的优势,因此北京市需要利用好规模优势,重视基础消费的作用。消费者消费具有一定层次,只有基本的消费得到满足后才会进行高端品的消费,所以高端消费给消费吸引力的效应必然建立在基础消费完善的基础上。当前北京市的基础消费在便捷性、个性化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因此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北京市居民整体的消费质量,利用规模优势提升北京市的国内与国际消费吸引力,在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需求的同时更有效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3期)|刘伟:协调供需消费关系,共建消费中心城市

image.png

2024年6月20日,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3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刘伟教授做主旨演讲。他对主报告《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案与路径》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北京作为首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协调好供给与需求、基本与高端消费两个重要的关系。

image.png

刘伟指出,消费是一个需求侧的问题,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居民的有效需求,即提高收入。但当前消费部门约占中国国民收入的37.2%,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值为51.3%,发达国家为58.4%,从生产-流通-消费循环来看,消费部门的增速与生产部门的增速不成比例,因此提高居民收入不一定能拉动消费同比例的增长。除此之外,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也存在差距,2023年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为4.8%,而乡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速7.6%,近几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均低于乡村居民;且2023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70000元,远低于国际上消费中心城市的收入水平,以上客观现实无法为北京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利条件。

从需求层面上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统筹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市场的力量扩大总需求,用需求牵引供给和消费的增长。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离了市场牵引,就会导致产能过剩和低效能泡沫等问题,对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没有帮助,所以需要政府利用体制力量有效规范需求在市场的牵引下增长。

从供给层面上看,供给可以创造需求,因此消费也离不开供给的支撑。北京作为首都具有中心地位,其在供给和需求的管理上有很大差异,需求管理主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实现,但居民获得的收入不一定在当地消费,他们更倾向于去消费吸引力更强的国际城市消费;而供给管理的政策效果是属地化的,以改善投资结构、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为主,集经济、社会、教育为一体,政策效益绝大部分会落在当地,进而带来供给质量的提升。高品质的供给能够刺激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升当地的消费吸引力,也提高了需求政策给当地消费带来的效益。在全球经济萎缩,经济增长内需不足的环境下,协调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对北京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需要协调好基础消费和高端消费之间的关系。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基础消费的规模与潜力巨大,2023年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其中农牧产品在2024年第一季度已超过12万亿元,这其中必然包括消费规模形成的优势,因此北京市需要利用好规模优势,重视基础消费的作用。消费者消费具有一定层次,只有基本的消费得到满足后才会进行高端品的消费,所以高端消费给消费吸引力的效应必然建立在基础消费完善的基础上。当前北京市的基础消费在便捷性、个性化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因此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北京市居民整体的消费质量,利用规模优势提升北京市的国内与国际消费吸引力,在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需求的同时更有效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