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

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总第4期)| 姚永玲: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北京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3-03-22

姚永玲教授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北京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为主题做了主旨报告。她详细地介绍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核心区、中心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和生态涵养区五个空间模块在疏解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做了进一步分析。她认为,非首都功能疏解使得外围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均投资明显快于主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显著上升,能源消耗强度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作为人口主要承载地,城市福利水平明显滞后,不利于进一步吸引人口和产业外迁。最后,姚教授提出了在减量发展过程中保持核心要素聚集能力和弥补公共服务短板等对策建议。


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

第一,核心区首都功能显著提升,人口和产业疏解步伐加快。但在疏解过程中,过于注重金融服务而忽视高端制造业服务提升,强化了产业单一化趋势。第二,中心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疏解传统产业和承接非首都功能并重,进一步加强了特色产业聚集中心功能。第三,非首都功能疏解使得平原新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性服务业在平原新城得到较快发展。第四,生态涵养区发展潜力得到了释放。


外围地区发展成效

第一,外围地区第二产业快速增长,不但成为外围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二,除了消费拉动力以外,外围地区与城六区的增长动力不如经济效果明显,承接疏解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动力。第三,减量发展方面,人口减量成效明显,但降低能源消耗任重道远。第四,外围地区居民福利有待提升。第五,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具备潜力,减量发展长期任务艰巨,利用外资需要进一步加强,消费优势尚未显现,城市福利有待改进。


建议对策

一是,核心区在减量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对核心要素的聚集能力。二是,加强中心区的综合发展能力。中心区在优化结构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综合优势,增强发展动力,争取成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典范。三是,平原新城要强化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园新型区建设,在特定地点扎实推进“五子联动”,使平原新城的新型园区成为“五子联动”的试验区。四是,“四兼顾”平衡城市综合发展与城市副中心建设。五是,保持各地区发展优势,共同提升区域整体优势。六是,弥补外围地区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外围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合适的人口和产业,实现“人-产-城”协同疏解。


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总第4期)| 姚永玲: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北京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

姚永玲教授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北京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为主题做了主旨报告。她详细地介绍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核心区、中心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和生态涵养区五个空间模块在疏解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做了进一步分析。她认为,非首都功能疏解使得外围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均投资明显快于主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显著上升,能源消耗强度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作为人口主要承载地,城市福利水平明显滞后,不利于进一步吸引人口和产业外迁。最后,姚教授提出了在减量发展过程中保持核心要素聚集能力和弥补公共服务短板等对策建议。


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

第一,核心区首都功能显著提升,人口和产业疏解步伐加快。但在疏解过程中,过于注重金融服务而忽视高端制造业服务提升,强化了产业单一化趋势。第二,中心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疏解传统产业和承接非首都功能并重,进一步加强了特色产业聚集中心功能。第三,非首都功能疏解使得平原新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性服务业在平原新城得到较快发展。第四,生态涵养区发展潜力得到了释放。


外围地区发展成效

第一,外围地区第二产业快速增长,不但成为外围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二,除了消费拉动力以外,外围地区与城六区的增长动力不如经济效果明显,承接疏解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动力。第三,减量发展方面,人口减量成效明显,但降低能源消耗任重道远。第四,外围地区居民福利有待提升。第五,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具备潜力,减量发展长期任务艰巨,利用外资需要进一步加强,消费优势尚未显现,城市福利有待改进。


建议对策

一是,核心区在减量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对核心要素的聚集能力。二是,加强中心区的综合发展能力。中心区在优化结构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综合优势,增强发展动力,争取成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典范。三是,平原新城要强化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园新型区建设,在特定地点扎实推进“五子联动”,使平原新城的新型园区成为“五子联动”的试验区。四是,“四兼顾”平衡城市综合发展与城市副中心建设。五是,保持各地区发展优势,共同提升区域整体优势。六是,弥补外围地区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外围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合适的人口和产业,实现“人-产-城”协同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