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首都发展高端论坛

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丨冯奎:推动中国和欧洲低碳城镇化合作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1-12-08

2021年11月6-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德国联邦议会与“记忆文化”架构研究(1990-2015)》课题组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文化建构与首都城市治理发展”国际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成功举办。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冯奎在线参会并作了题为“推动中国和欧洲的低碳城镇化合作”的主旨演讲,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些趋势、特征做出了分析总结,并就中国和欧洲在绿色低碳城镇化合作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建议。

冯 奎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教授)

冯奎研究员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指出中国现在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3.89%,城市人口贡献了全国的75%以上GDP,在国家发展当中“火车头”作用更加显著。中国进入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的新阶段,究其原因,他认为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相互促进的结果,具体来说他认为四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加快了中国区域空间的演化: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进一步发展,区域的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进一步融合,区域与城市治理能力进一步的提升。就中国城镇化方面的趋势特征而言,冯奎研究员表示中国的城镇化率还会有进一步提高,未来中国将会破除现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将有较好的发展。这预示着中国未来在区域和城乡方面发展的质量都会有所提高。

在碳中和与城镇化的问题方面,冯奎研究员认为,城镇化与碳排放二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组合关系。从中国的发展来看,中国各地正采取措施,力求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减缩效应。就城镇化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减缩效应来自于如下一些政策与行动:更集约紧凑的规划,例如北京、上海等一些超特大城市提出建设用地要减量化。更多新技术扩散,特别是在城市群、都市圈范围内推广更多先进的减排技术。更好的交通组织,这包括轨道等公共交通以及骑行等方式以部分取代私家用车。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比如推广垃圾回收利用,等等。

冯奎认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仍然会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实质性的扩张作用。中国的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在世界上仅排名68名,城市化率预计至少还有15个百分点的增量,工业化、城市化都没有完成。在当前发展情境下,城镇化意味着更多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将会增加。人均收入水平在此过程中显著增长,人均消费会增加。流动人口基数庞大,城乡间、城市间交通流量巨大。总之,产业与城市生活必然要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费,一系列因素会导致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

冯奎研究员指出,欧盟 27 国作为整体早在 1990 年就实现了碳排放达峰,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领跑全球,拥有世界上参与国最多、规模最大、最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与欧盟委员会曾于2012年5月签署有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未来十年应紧抓城镇化与碳中和领域的合作。

冯奎研究员认为,中欧在城镇化领域推进碳中和合作,共同愿景是实现更加绿色与高质量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实现技术与市场充分结合,达到经济社会共同繁荣的目标。合作主体既包括中央政府及其部门层面,更重要的是在地方层面,包括区域、城市、新城、乡村等,企业家的参与尤其必不可少。

合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低碳城镇化发展规划、低碳产业转型、低碳的能源供应与需求管理、低碳的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低碳的城市绿色建筑、低碳的城市治理等。合作平台建设包括且不限于:低碳规划专家咨询组建设、碳排放交易体系项目、应用示范城市项目、培训中心建设等等。合作机制包括多层次的协调机构,如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市场化机制、社会团体的协同及援助等等。

2015年以来,冯奎研究员作为主要发起人,参与发起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系列活动,该活动由欧盟委员会指导,中欧多个部门参与,迄今已有 300多个中欧城市参与。冯奎希望在低碳城镇化议题上,中欧进一步加强合作,进一步分享技术和市场,共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丨冯奎:推动中国和欧洲低碳城镇化合作

2021年11月6-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德国联邦议会与“记忆文化”架构研究(1990-2015)》课题组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文化建构与首都城市治理发展”国际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成功举办。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冯奎在线参会并作了题为“推动中国和欧洲的低碳城镇化合作”的主旨演讲,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些趋势、特征做出了分析总结,并就中国和欧洲在绿色低碳城镇化合作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建议。

冯 奎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教授)

冯奎研究员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指出中国现在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3.89%,城市人口贡献了全国的75%以上GDP,在国家发展当中“火车头”作用更加显著。中国进入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的新阶段,究其原因,他认为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相互促进的结果,具体来说他认为四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加快了中国区域空间的演化: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进一步发展,区域的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进一步融合,区域与城市治理能力进一步的提升。就中国城镇化方面的趋势特征而言,冯奎研究员表示中国的城镇化率还会有进一步提高,未来中国将会破除现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将有较好的发展。这预示着中国未来在区域和城乡方面发展的质量都会有所提高。

在碳中和与城镇化的问题方面,冯奎研究员认为,城镇化与碳排放二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组合关系。从中国的发展来看,中国各地正采取措施,力求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减缩效应。就城镇化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减缩效应来自于如下一些政策与行动:更集约紧凑的规划,例如北京、上海等一些超特大城市提出建设用地要减量化。更多新技术扩散,特别是在城市群、都市圈范围内推广更多先进的减排技术。更好的交通组织,这包括轨道等公共交通以及骑行等方式以部分取代私家用车。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比如推广垃圾回收利用,等等。

冯奎认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仍然会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实质性的扩张作用。中国的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在世界上仅排名68名,城市化率预计至少还有15个百分点的增量,工业化、城市化都没有完成。在当前发展情境下,城镇化意味着更多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将会增加。人均收入水平在此过程中显著增长,人均消费会增加。流动人口基数庞大,城乡间、城市间交通流量巨大。总之,产业与城市生活必然要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费,一系列因素会导致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

冯奎研究员指出,欧盟 27 国作为整体早在 1990 年就实现了碳排放达峰,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领跑全球,拥有世界上参与国最多、规模最大、最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与欧盟委员会曾于2012年5月签署有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未来十年应紧抓城镇化与碳中和领域的合作。

冯奎研究员认为,中欧在城镇化领域推进碳中和合作,共同愿景是实现更加绿色与高质量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实现技术与市场充分结合,达到经济社会共同繁荣的目标。合作主体既包括中央政府及其部门层面,更重要的是在地方层面,包括区域、城市、新城、乡村等,企业家的参与尤其必不可少。

合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低碳城镇化发展规划、低碳产业转型、低碳的能源供应与需求管理、低碳的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低碳的城市绿色建筑、低碳的城市治理等。合作平台建设包括且不限于:低碳规划专家咨询组建设、碳排放交易体系项目、应用示范城市项目、培训中心建设等等。合作机制包括多层次的协调机构,如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市场化机制、社会团体的协同及援助等等。

2015年以来,冯奎研究员作为主要发起人,参与发起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系列活动,该活动由欧盟委员会指导,中欧多个部门参与,迄今已有 300多个中欧城市参与。冯奎希望在低碳城镇化议题上,中欧进一步加强合作,进一步分享技术和市场,共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