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首都发展高端论坛

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丨王凯:文化自信引领城市特色发展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1-12-08

2021年11月6日,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文化建构与首都城市治理发展”国际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成功举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以“文化自信引领城市特色发展”为题做主旨演讲。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凯院长首先介绍了最近几年城市特色风貌的一些乱象,认为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结合十九大对发展的新要求,他总结了以下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一是更加重质量,更加注重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环境质量以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二是更加重视协调,包括城市和自然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协调;三是更加重视存量,更加注重存量范围里面的更新和提质,无论是城市的中心城区还是既有的工业区和老的住区;四是更加重视特色,当然这是从文化角度来讲的。同时,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是很重要的;五是更加重视生态,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之后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一条主线;六是重治理,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角度来讲,前三四十年我们精力是建设,现在更多地侧重于治理领域,这是规划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然后,他分析了现在城市风貌还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也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造成的。第一,太多的形式主义,把西方的不适合中国的建筑形式硬生生的安在中国的大地上。第二,太多的机械主义,特别在村庄建设领域,单一的建筑平面在中国大地上太多的出现。还有不尊重历史,拆旧建新,拆真建假等大量现象存在。总之,城市特色的失落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城市文化的衰败。刘易斯·芒福德在很多年前就讲“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于流传文化和教育人民”,所以城市的文化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以上分析,他认为城市风貌问题的本质就是文化自信的问题。表面上,城市风貌是一个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本质上,是中国特色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城市的特色风貌,城市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一定要立足中国文明的特质,这样才能系统的认识和建构我们的城乡特色风貌。在体系化的研究、空间层次的分析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全时空,全要素,全景式的保护传承整体格局的顶层框架,这是城市风貌特色基础的基础。总之,在大的框架之下层层传导,才能指导好省、区域和城市层面的保护传承以及新特色的营造。

城市风貌的塑造,拆开来讲,风是风格、格调、文化、精神,是非物质性的东西,貌是实实在在的载体,无论是它的景观、外观、形态或者建筑空间。他认为,特色风貌建设要把握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是一个人工的构筑,但是人工的构筑和自然之间应该是一个融合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成就,相互呼应的关系,所以好的城市,它的山水格局和城市是非常融洽的。

二是人和生活的关系。不同时代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从最早的基本经济生活,现在大家越来越多的享受文化生活,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功能。我们过去偏爱大公园,大广场,现在更多关心微空间,儿童、老人需要的空间。

三是艺术和城市的关系。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也需要艺术元素的大量注入。而且,国外在这一领域做的更多,包括国外公共空间,包括一些公共性雕塑,有抽象,也有具像的,它和城市之间的融洽关系。

最后,对于首都的文化建设,他认为要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感受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建设一个让人民感觉有体感,有美感的城市,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丨王凯:文化自信引领城市特色发展

2021年11月6日,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文化建构与首都城市治理发展”国际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成功举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以“文化自信引领城市特色发展”为题做主旨演讲。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凯院长首先介绍了最近几年城市特色风貌的一些乱象,认为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结合十九大对发展的新要求,他总结了以下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一是更加重质量,更加注重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环境质量以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二是更加重视协调,包括城市和自然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协调;三是更加重视存量,更加注重存量范围里面的更新和提质,无论是城市的中心城区还是既有的工业区和老的住区;四是更加重视特色,当然这是从文化角度来讲的。同时,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是很重要的;五是更加重视生态,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之后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一条主线;六是重治理,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角度来讲,前三四十年我们精力是建设,现在更多地侧重于治理领域,这是规划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然后,他分析了现在城市风貌还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也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造成的。第一,太多的形式主义,把西方的不适合中国的建筑形式硬生生的安在中国的大地上。第二,太多的机械主义,特别在村庄建设领域,单一的建筑平面在中国大地上太多的出现。还有不尊重历史,拆旧建新,拆真建假等大量现象存在。总之,城市特色的失落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城市文化的衰败。刘易斯·芒福德在很多年前就讲“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于流传文化和教育人民”,所以城市的文化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以上分析,他认为城市风貌问题的本质就是文化自信的问题。表面上,城市风貌是一个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本质上,是中国特色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城市的特色风貌,城市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一定要立足中国文明的特质,这样才能系统的认识和建构我们的城乡特色风貌。在体系化的研究、空间层次的分析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全时空,全要素,全景式的保护传承整体格局的顶层框架,这是城市风貌特色基础的基础。总之,在大的框架之下层层传导,才能指导好省、区域和城市层面的保护传承以及新特色的营造。

城市风貌的塑造,拆开来讲,风是风格、格调、文化、精神,是非物质性的东西,貌是实实在在的载体,无论是它的景观、外观、形态或者建筑空间。他认为,特色风貌建设要把握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是一个人工的构筑,但是人工的构筑和自然之间应该是一个融合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成就,相互呼应的关系,所以好的城市,它的山水格局和城市是非常融洽的。

二是人和生活的关系。不同时代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从最早的基本经济生活,现在大家越来越多的享受文化生活,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功能。我们过去偏爱大公园,大广场,现在更多关心微空间,儿童、老人需要的空间。

三是艺术和城市的关系。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也需要艺术元素的大量注入。而且,国外在这一领域做的更多,包括国外公共空间,包括一些公共性雕塑,有抽象,也有具像的,它和城市之间的融洽关系。

最后,对于首都的文化建设,他认为要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感受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建设一个让人民感觉有体感,有美感的城市,这才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