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首都发展高端论坛

北京可以从美国城市规划中学习到什么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18-12-10

Legates教授以“北京可以从美国城市规划中学习到什么”为主题,介绍了当前北京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基本情况,并就美国城市规划与治理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当前城市发展尤其是首都治理提出了多项引人深思的建议。

Legates教授首先通过图表的展示,介绍了当前北京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其城市规划值得全世界的关注。教授选用北京和华盛顿城市的繁华夜景作为报告开头,并附上两者的平面简化示意图,就此形象而生动地为听众描绘了同样作为持续发展的大型城市——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异同之处。紧接着,他以中美两国的人口密度、行政区划图作为基础,又加上对应中国各行政区GDP数量相当的国家的示意图,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当下经济总量巨大,每一个省的经济地位都不容小觑,同时又指出,中国与美国同样拥有众多行政区域,同样都存在着地区发展上的不平衡与差距。随后,他给出一张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历史发展图,着重强调了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低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在2010年之后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迅猛发展,而这绝离不开中国政府在应对城市化问题中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着实也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培育了良好的基础氛围。城市化的速度快是一方面,而发展水平高又是另一方面了,在之后放映的一张2000-2013的全球前25位城市的GNC排名里,教授特别标记北京飞速荣登2013年的第8位,而从第一至第七又分别是伦敦、纽约、香港、巴黎、新加坡、上海,东京这些现代化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的城市,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做到追随其后,北京的城市规划发展确实值得全世界关注。其次,教授又展示出几张关于中国、西欧、日本、南亚、美国的超巨大型城市的分布图,并结合3D模型更深入地分析了城市圈的发展状况,并仍落脚在中国的几个大型城市圈的发展现状上,简明地罗列出了京津冀、沪宁杭、珠三角、成都—重庆西南等都市圈的优势资源条件,也对都市圈发展作了积极的展望。

在翔实的描述之后,教授就美国城市规划与治理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当前城市发展尤其是首都治理提出了多项引人深思的建议。

第一,教授谈到了更快捷、更智能、更环保、更安全的城市交通工具及网络建设,他认为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应得到实现的。

第二,教授又强调了作“科学的城市规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教授看来,这里的科学更多意义上涉及城市规划里实证考察精神与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的运用,使得城市的规划拥有宏大的整体与系统有条理的政策,而非仅仅引入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等。

第三,教授特别提到了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存在的严峻的城乡不平衡的问题,一张城乡收入折线对比图,一张荒凉的农村小屋与一张奢华的五星酒店建筑又更加强了这种差距背后的不平,实在令在场的许多城市建设者们不得不低头深思。因为所谓的穷人的城市与富人的城市之间的割裂,本身就反映了城市发展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样的不平衡不仅仅出现于当代中国,就对欧美城市发展历史的认识来看,教授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便包含着缓解城乡差距的任务。

第四,除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关注之外,教授同时引入世界各著名城市的纪念性建筑设计意识,列出帕特农神庙这类屹立于城市的纪念性建筑,建议北京应当巩固强化其文化中心地位,重视纪念性建筑的维护与修建,例如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斗史以及凝聚着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建筑,这些在他看来,无一不有助于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涵养与充实,更为重要的,还是居民与城市联系的一种强大的纽带,让北京真正能够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城市。

第五,考虑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地位,其城市化进程必然不同于历史上任一国家,根据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性,教授肯定了当下雄安新区的探索发展试验,因为在过去粗放而缺乏有序性的城市发展里,北京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扩张蔓延带来的许多大型城市病,谈及此处,他又指出雄安新区建设正如同美国弗吉尼亚的Reston新区建设一般,不仅针对于巨型城市的病症进行疏解,更重要的是探寻本国新型城市的发展道路,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经验。

第六,教授强调了根据自然条件设计城市发展方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借助当前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把对自然条件的适应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并非难事。“天人合一”的确重要,但考虑到城市问题还有极强的社会性特征,教授便谈及了我国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不均衡问题下劳动力的疏解问题,就当前劳动力主要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现状,教授给出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可以合力解决劳动力的移动疏散的建议。

第七,尽管城市以工商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然而,教授认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样不应受到忽视,在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系统化的支撑下,乡村发展结构得以良好调整,城乡资源联系结构能够改善,最终有利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缓解。

最后,教授以强调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性为结束语,也是对田园城市核心——自由、合作思想的延续,表达了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

(本文系嘉宾10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一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首都治理国际论坛”上的专题报告,由王馨旎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已经嘉宾本人审核)

北京可以从美国城市规划中学习到什么

Legates教授以“北京可以从美国城市规划中学习到什么”为主题,介绍了当前北京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基本情况,并就美国城市规划与治理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当前城市发展尤其是首都治理提出了多项引人深思的建议。

Legates教授首先通过图表的展示,介绍了当前北京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其城市规划值得全世界的关注。教授选用北京和华盛顿城市的繁华夜景作为报告开头,并附上两者的平面简化示意图,就此形象而生动地为听众描绘了同样作为持续发展的大型城市——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异同之处。紧接着,他以中美两国的人口密度、行政区划图作为基础,又加上对应中国各行政区GDP数量相当的国家的示意图,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当下经济总量巨大,每一个省的经济地位都不容小觑,同时又指出,中国与美国同样拥有众多行政区域,同样都存在着地区发展上的不平衡与差距。随后,他给出一张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历史发展图,着重强调了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低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在2010年之后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迅猛发展,而这绝离不开中国政府在应对城市化问题中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着实也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培育了良好的基础氛围。城市化的速度快是一方面,而发展水平高又是另一方面了,在之后放映的一张2000-2013的全球前25位城市的GNC排名里,教授特别标记北京飞速荣登2013年的第8位,而从第一至第七又分别是伦敦、纽约、香港、巴黎、新加坡、上海,东京这些现代化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的城市,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做到追随其后,北京的城市规划发展确实值得全世界关注。其次,教授又展示出几张关于中国、西欧、日本、南亚、美国的超巨大型城市的分布图,并结合3D模型更深入地分析了城市圈的发展状况,并仍落脚在中国的几个大型城市圈的发展现状上,简明地罗列出了京津冀、沪宁杭、珠三角、成都—重庆西南等都市圈的优势资源条件,也对都市圈发展作了积极的展望。

在翔实的描述之后,教授就美国城市规划与治理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当前城市发展尤其是首都治理提出了多项引人深思的建议。

第一,教授谈到了更快捷、更智能、更环保、更安全的城市交通工具及网络建设,他认为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应得到实现的。

第二,教授又强调了作“科学的城市规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教授看来,这里的科学更多意义上涉及城市规划里实证考察精神与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的运用,使得城市的规划拥有宏大的整体与系统有条理的政策,而非仅仅引入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等。

第三,教授特别提到了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存在的严峻的城乡不平衡的问题,一张城乡收入折线对比图,一张荒凉的农村小屋与一张奢华的五星酒店建筑又更加强了这种差距背后的不平,实在令在场的许多城市建设者们不得不低头深思。因为所谓的穷人的城市与富人的城市之间的割裂,本身就反映了城市发展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样的不平衡不仅仅出现于当代中国,就对欧美城市发展历史的认识来看,教授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便包含着缓解城乡差距的任务。

第四,除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关注之外,教授同时引入世界各著名城市的纪念性建筑设计意识,列出帕特农神庙这类屹立于城市的纪念性建筑,建议北京应当巩固强化其文化中心地位,重视纪念性建筑的维护与修建,例如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斗史以及凝聚着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建筑,这些在他看来,无一不有助于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涵养与充实,更为重要的,还是居民与城市联系的一种强大的纽带,让北京真正能够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城市。

第五,考虑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地位,其城市化进程必然不同于历史上任一国家,根据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性,教授肯定了当下雄安新区的探索发展试验,因为在过去粗放而缺乏有序性的城市发展里,北京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扩张蔓延带来的许多大型城市病,谈及此处,他又指出雄安新区建设正如同美国弗吉尼亚的Reston新区建设一般,不仅针对于巨型城市的病症进行疏解,更重要的是探寻本国新型城市的发展道路,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经验。

第六,教授强调了根据自然条件设计城市发展方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借助当前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把对自然条件的适应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并非难事。“天人合一”的确重要,但考虑到城市问题还有极强的社会性特征,教授便谈及了我国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不均衡问题下劳动力的疏解问题,就当前劳动力主要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现状,教授给出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可以合力解决劳动力的移动疏散的建议。

第七,尽管城市以工商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然而,教授认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样不应受到忽视,在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系统化的支撑下,乡村发展结构得以良好调整,城乡资源联系结构能够改善,最终有利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缓解。

最后,教授以强调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性为结束语,也是对田园城市核心——自由、合作思想的延续,表达了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

(本文系嘉宾10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一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首都治理国际论坛”上的专题报告,由王馨旎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已经嘉宾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