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首都发展高端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书记靳诺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18-12-10

金秋十月是北京美丽的季节,今天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样一个论坛,共同探讨首都治理之道。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也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全体同仁,对大家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书记靳诺在开幕式上致辞

我们今天在这里探讨的问题,都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首都和大城市,我们治理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的中心,通常也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纵观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首都治理特性都表现为要担任双重职责:一方面落实首都的功能,最大限度满足中央政府治理国家对首都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必须遵从城市规律,建构以首都功能为核心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大系统,促进首都高质量的发展,满足在首都生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由于首都治理的特殊性,多数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首都,都曾经历经或正在面临规模庞大、交通拥堵、房价高涨、以及生态恶化等大城市病。

中国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千年古都,经过新中国建设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传统超级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首都北京的治理需要。近些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应该说党和国家是高度关心和心系首都的建设和发展。从治国理政的高度,以全新的战略定位为首都北京的发展谋篇布局,应该说我们看到北京城市发展正在出现深刻的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明确指出后,北京作为首都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和形象,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一直倍受国内外高度关注,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到2035的规划里面,定位是这样,说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定位。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是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如何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构建与首都功能相匹配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很好的实现首都的“精治、共治、法治”,是我们大家共同面对的课题。

今天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信任,又是设在中国人民大学,在这里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我们这样定位的,特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而且我们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这样一所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们经常比较自豪的称自己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们还是特色明显,优势也是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第四轮评估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共有14个学科,我们获得了A类学科,其中有9个学科,我们获得了在A类里面还是取得更加优秀的位置。

应该说我们学校为国家治理,首都治理研究,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方面,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工作。

例如,我们学校在2013年成立了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这是属于国家层面重点智库,我们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国家治理各个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应该说成果非常突出。而且我们的研究成果和智库的成果,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的重视。

在2015年中国我们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是其中的一家。关于我们这次论坛的举办,是以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名义,这个研究院成立是前年2016年,我也是依托于国家智库的平台,整合了中国人民大学优质的智库资源,我们打造一个独立非营利实体研究的机构。

2017年9月,我们顺利入选北京市委市政府首批高端智库的试点单位。我们这个研究院是以首都治理现代化为特色研究领域,着眼于思想的创新,国家战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我们定位是“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目前首都发展研究院已经承担了北京市多项重大研究课题。我们自己也感觉到,我们为支撑首都超大城市发展的治理研究中,我们也尽了一份努力。

今天特别高兴,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专家能够聚集一堂,大家共同讨论首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这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我相信这将是一次极具特色和学术吸引力的交流。我们首都发展战略研究院,同仁们非常高兴,我们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成为这一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者。我们也相信所有参与参会的专家学者,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分享我们各国首都治理理论和实践中,在理论和实践,并且在其中获益。我们也希望在这里,这个平台成为相互借鉴、相互了解、深化对首都治理共性和个性的思考和认识,促进学术界共同探讨首都城市的治理之道,共同促进我们大家关心的话题,首都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也祝各位专家在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书记靳诺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金秋十月是北京美丽的季节,今天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样一个论坛,共同探讨首都治理之道。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也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全体同仁,对大家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书记靳诺在开幕式上致辞

我们今天在这里探讨的问题,都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首都和大城市,我们治理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的中心,通常也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纵观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首都治理特性都表现为要担任双重职责:一方面落实首都的功能,最大限度满足中央政府治理国家对首都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必须遵从城市规律,建构以首都功能为核心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大系统,促进首都高质量的发展,满足在首都生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由于首都治理的特殊性,多数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首都,都曾经历经或正在面临规模庞大、交通拥堵、房价高涨、以及生态恶化等大城市病。

中国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千年古都,经过新中国建设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传统超级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首都北京的治理需要。近些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应该说党和国家是高度关心和心系首都的建设和发展。从治国理政的高度,以全新的战略定位为首都北京的发展谋篇布局,应该说我们看到北京城市发展正在出现深刻的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明确指出后,北京作为首都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和形象,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一直倍受国内外高度关注,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到2035的规划里面,定位是这样,说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定位。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是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如何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构建与首都功能相匹配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很好的实现首都的“精治、共治、法治”,是我们大家共同面对的课题。

今天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信任,又是设在中国人民大学,在这里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我们这样定位的,特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而且我们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这样一所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们经常比较自豪的称自己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们还是特色明显,优势也是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第四轮评估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共有14个学科,我们获得了A类学科,其中有9个学科,我们获得了在A类里面还是取得更加优秀的位置。

应该说我们学校为国家治理,首都治理研究,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方面,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工作。

例如,我们学校在2013年成立了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这是属于国家层面重点智库,我们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国家治理各个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应该说成果非常突出。而且我们的研究成果和智库的成果,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的重视。

在2015年中国我们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是其中的一家。关于我们这次论坛的举办,是以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名义,这个研究院成立是前年2016年,我也是依托于国家智库的平台,整合了中国人民大学优质的智库资源,我们打造一个独立非营利实体研究的机构。

2017年9月,我们顺利入选北京市委市政府首批高端智库的试点单位。我们这个研究院是以首都治理现代化为特色研究领域,着眼于思想的创新,国家战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我们定位是“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目前首都发展研究院已经承担了北京市多项重大研究课题。我们自己也感觉到,我们为支撑首都超大城市发展的治理研究中,我们也尽了一份努力。

今天特别高兴,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专家能够聚集一堂,大家共同讨论首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这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我相信这将是一次极具特色和学术吸引力的交流。我们首都发展战略研究院,同仁们非常高兴,我们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成为这一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者。我们也相信所有参与参会的专家学者,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分享我们各国首都治理理论和实践中,在理论和实践,并且在其中获益。我们也希望在这里,这个平台成为相互借鉴、相互了解、深化对首都治理共性和个性的思考和认识,促进学术界共同探讨首都城市的治理之道,共同促进我们大家关心的话题,首都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也祝各位专家在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顺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