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首都治理季度论坛

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报告发布丨曹现强:以包容性治理推进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1-10-26

2021年9月29日上午,山东大学(青岛)党工委委员、副校长兼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教授在“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发表了题为“以包容性治理推进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演讲。曹教授分享的内容涉及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即“包容性”问题,他认为城市治理应从一些关键性概念反思其对城市治理能提供哪些选择。

文/曹现强 山东大学(青岛)党工委委员、副校长兼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首先,曹教授介绍了这一研究问题的现实来源。中央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城市作为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场域。基于此,曹教授提出“包容性治理如何推进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一研究问题。

其次,曹教授阐释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包容性治理之间的联系。对于超大城市而言,城市治理面对的挑战非常突出。人口流动加速、人口融入需求提高,而公共服务、城市空间等公共资源又有限,因此城市如何有效回应公民诉求,怎么摆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困境,转而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打造包容性城市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当前很多城市在经济、社会、空间、文化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包容或者低包容的表现,比如“积分落户”、清除“低端人口”等人才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中政策供给的公平性问题,“城中村”、边缘社区的存在以及文化融合等问题。继而曹教授提出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呼唤包容性治理这一论断,指出包容性治理可以在治理理念、制度供给、治理机制、政府创新四个维度提供助力。

再次,曹教授提出城市包容性治理是实现包容性城市的重要途径,经历了从包容性增长到包容性发展再到包容性治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包容性治理的具体内涵包含四个关键点:一是突出对个体多样性存在意义和价值的确认并赋予平等权利;二是资源分配除了体现权利平等外,还应通过某些再分配策略体现社会正义;三是应遵循公共价值生产的过程,将行为规则建立在所影响对象的意见和利益充分表达、协商之上;四是将包容性原则通过社会化等方式内化到个体认同、信念系统和价值规范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的包容性治理强调城市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发展,强调对多元化、异质性的包容,强调城市发展成果能够为所有人“共享”。基于这样的理解,曹教授从从治理机制、治理程序、治理内容和治理结果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个包容性治理的体系,在治理机制的建构上强调灵活适应,在治理程序中强调多元参与,强化信息公开和权益保护,在治理内容上突出重点,更多考虑经济、社会、空间和文化四个维度的包容性治理,在治理结果上强调通过公平性的分享机制实现普惠性的分享结果。

其后,曹教授展示了城市包容性治理的评价设计,以及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9个主要城市包容性治理水平所作的实证测度。总体来看,7座超大城市的包容性治理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整体上尚偏低。

最后,曹教授提出了城市包容性治理的几个重点,一是充分考虑城市的个性和多样化治理方式的差异;二是突出生活导向,提高城市多样性;三是凸现空间正义,增进社会融合;四是构建多元与包容的城市文化;五是打造具有归属感的社区与生活街道;六是强化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此外,关于城市的包容性治理,曹教授认为要正确认识其内涵与特征,今后还需不断完善城市包容性治理的理论框架,拓展该议题的讨论范围,并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审视城市包容性治理的意涵。

(本文系嘉宾9月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发言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文稿整理:吴静)

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报告发布丨曹现强:以包容性治理推进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1年9月29日上午,山东大学(青岛)党工委委员、副校长兼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教授在“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发表了题为“以包容性治理推进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演讲。曹教授分享的内容涉及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即“包容性”问题,他认为城市治理应从一些关键性概念反思其对城市治理能提供哪些选择。

文/曹现强 山东大学(青岛)党工委委员、副校长兼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首先,曹教授介绍了这一研究问题的现实来源。中央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城市作为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场域。基于此,曹教授提出“包容性治理如何推进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一研究问题。

其次,曹教授阐释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包容性治理之间的联系。对于超大城市而言,城市治理面对的挑战非常突出。人口流动加速、人口融入需求提高,而公共服务、城市空间等公共资源又有限,因此城市如何有效回应公民诉求,怎么摆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困境,转而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打造包容性城市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当前很多城市在经济、社会、空间、文化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包容或者低包容的表现,比如“积分落户”、清除“低端人口”等人才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中政策供给的公平性问题,“城中村”、边缘社区的存在以及文化融合等问题。继而曹教授提出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呼唤包容性治理这一论断,指出包容性治理可以在治理理念、制度供给、治理机制、政府创新四个维度提供助力。

再次,曹教授提出城市包容性治理是实现包容性城市的重要途径,经历了从包容性增长到包容性发展再到包容性治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包容性治理的具体内涵包含四个关键点:一是突出对个体多样性存在意义和价值的确认并赋予平等权利;二是资源分配除了体现权利平等外,还应通过某些再分配策略体现社会正义;三是应遵循公共价值生产的过程,将行为规则建立在所影响对象的意见和利益充分表达、协商之上;四是将包容性原则通过社会化等方式内化到个体认同、信念系统和价值规范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的包容性治理强调城市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发展,强调对多元化、异质性的包容,强调城市发展成果能够为所有人“共享”。基于这样的理解,曹教授从从治理机制、治理程序、治理内容和治理结果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个包容性治理的体系,在治理机制的建构上强调灵活适应,在治理程序中强调多元参与,强化信息公开和权益保护,在治理内容上突出重点,更多考虑经济、社会、空间和文化四个维度的包容性治理,在治理结果上强调通过公平性的分享机制实现普惠性的分享结果。

其后,曹教授展示了城市包容性治理的评价设计,以及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9个主要城市包容性治理水平所作的实证测度。总体来看,7座超大城市的包容性治理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整体上尚偏低。

最后,曹教授提出了城市包容性治理的几个重点,一是充分考虑城市的个性和多样化治理方式的差异;二是突出生活导向,提高城市多样性;三是凸现空间正义,增进社会融合;四是构建多元与包容的城市文化;五是打造具有归属感的社区与生活街道;六是强化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此外,关于城市的包容性治理,曹教授认为要正确认识其内涵与特征,今后还需不断完善城市包容性治理的理论框架,拓展该议题的讨论范围,并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审视城市包容性治理的意涵。

(本文系嘉宾9月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发言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文稿整理: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