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首都治理季度论坛

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报告发布丨句华:创新之度——北京基层治理实践观察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1-10-26

2021年9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句华教授在“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发表了题为“创新之度——北京基层治理实践观察”的精彩演讲。近年来,北京市一直致力于基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建设,其中也有很多创新举措。句教授基于北京市基层治理实践的调研和思考,提出从创新之度的角度去理解超大城市治理实践。

文/句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句教授认为,首先要从概念之度,即创新的含义入手去把握创新之度。何为创新?从概念梳理来看,目前学界对于政府创新的概念有泛化的趋势,有人认为创新包括三种,新的、改进的和改变的,句教授认为理解创新,特别是回应现实的需求,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学者的观点,将概念更加精细化,区分维护、改善和创新。这种类型的划分对于基层治理实践、创新,都很有启发意义。不管是何种组织类型,维护都是最主体的工作,改善应当是日常性的工作,而创新则是非常态的。对于基层的治理主体来说,他们主要的任务应当是对于现有工作方法的维护与改善。这对于我们把握创新之度,区分各层级政府的职责,也提供了一个参考。

其次,要理解创新之度,还要讨论能不能创新?这涉及法律之度,在法律之度层面需要思考政府外部边界的问题和政府的内部边界问题。政府外部边界的问题,也就是政府和市场、社会、个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在实践当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模棱两可的诉求,例如一个回迁的小区居民们打12345,多次强烈要求要开放他旁边的商品房小区,要求共享商品房小区的绿地,这就是一个边界问题,政府该不该办?这个诉求该怎么样满足?至于政府的内部边界,这是关于政府内部如何组织公共物品生产的问题,涉及到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可以根据情况不断的调整来改善。此外,还需要把握资源之度,在资源之度方面需要考虑可持续性问题和公平性问题。

再次,创新之度还要考虑怎么样创新的问题,即方式之度,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同时,不能忽视对集权之度问题的探讨。创新可以分为改善和创新,学界的共识是应当采用渐进式的方式比较合适。在这方面德鲁克有充分的论述,他认为一次只要做一件事,要从小规模开始,否则就难以操作,也难以修正。怎么样创新,还应该去探讨集权之度的问题。例如数字化的管理带来集权效应,信息都集中在12345,政府各级部门间如何分享?需不需要向社会公开?这是关于透明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另外就是精细化管理的集权效应问题,精细化管理也会带来一些集权效应,从上到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事无巨细,给基层的工作者的空间和自由度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考量。

最后,句教授提出从四个方面把握以上的概念之度、法律之度、资源之度、方式之度、集权之度。一是循证式决策,在真正推进创新之前要审慎;二是渐进式创新,在推进的时候要渐进;三是持续性改善,在推进实施的过程当中要持续性的改善;四是常识性智慧,在整个过程中,要强调常识性的智慧,因为所有的设计包括法律都不可能包罗万象,我们还要依赖于人,最终的执行者是人,他们的常识性智慧至关重要。

(本文系嘉宾9月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发言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文稿整理:翟文康)

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报告发布丨句华:创新之度——北京基层治理实践观察

2021年9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句华教授在“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发表了题为“创新之度——北京基层治理实践观察”的精彩演讲。近年来,北京市一直致力于基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建设,其中也有很多创新举措。句教授基于北京市基层治理实践的调研和思考,提出从创新之度的角度去理解超大城市治理实践。

文/句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句教授认为,首先要从概念之度,即创新的含义入手去把握创新之度。何为创新?从概念梳理来看,目前学界对于政府创新的概念有泛化的趋势,有人认为创新包括三种,新的、改进的和改变的,句教授认为理解创新,特别是回应现实的需求,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学者的观点,将概念更加精细化,区分维护、改善和创新。这种类型的划分对于基层治理实践、创新,都很有启发意义。不管是何种组织类型,维护都是最主体的工作,改善应当是日常性的工作,而创新则是非常态的。对于基层的治理主体来说,他们主要的任务应当是对于现有工作方法的维护与改善。这对于我们把握创新之度,区分各层级政府的职责,也提供了一个参考。

其次,要理解创新之度,还要讨论能不能创新?这涉及法律之度,在法律之度层面需要思考政府外部边界的问题和政府的内部边界问题。政府外部边界的问题,也就是政府和市场、社会、个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在实践当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模棱两可的诉求,例如一个回迁的小区居民们打12345,多次强烈要求要开放他旁边的商品房小区,要求共享商品房小区的绿地,这就是一个边界问题,政府该不该办?这个诉求该怎么样满足?至于政府的内部边界,这是关于政府内部如何组织公共物品生产的问题,涉及到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可以根据情况不断的调整来改善。此外,还需要把握资源之度,在资源之度方面需要考虑可持续性问题和公平性问题。

再次,创新之度还要考虑怎么样创新的问题,即方式之度,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同时,不能忽视对集权之度问题的探讨。创新可以分为改善和创新,学界的共识是应当采用渐进式的方式比较合适。在这方面德鲁克有充分的论述,他认为一次只要做一件事,要从小规模开始,否则就难以操作,也难以修正。怎么样创新,还应该去探讨集权之度的问题。例如数字化的管理带来集权效应,信息都集中在12345,政府各级部门间如何分享?需不需要向社会公开?这是关于透明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另外就是精细化管理的集权效应问题,精细化管理也会带来一些集权效应,从上到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事无巨细,给基层的工作者的空间和自由度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考量。

最后,句教授提出从四个方面把握以上的概念之度、法律之度、资源之度、方式之度、集权之度。一是循证式决策,在真正推进创新之前要审慎;二是渐进式创新,在推进的时候要渐进;三是持续性改善,在推进实施的过程当中要持续性的改善;四是常识性智慧,在整个过程中,要强调常识性的智慧,因为所有的设计包括法律都不可能包罗万象,我们还要依赖于人,最终的执行者是人,他们的常识性智慧至关重要。

(本文系嘉宾9月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八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发言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文稿整理:翟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