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首都治理季度论坛

第二届首都治理论坛 ▏祁凡骅: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基层环境治理困境研究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19-07-12

2019年6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祁凡骅教授及其博士生余福海在“第二届首都治理论坛—首都基层治理改革与创新论坛”上做了题为《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基层环境治理困境研究》的专题报告,讨论了当前基层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祁凡骅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

余福海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该研究首先对于政策变迁的三种常用框架进行了理论溯源。政策变迁的三种常用框架包括多源流理论、倡导联盟框架和间断均衡理论,应用于中国政策过程中时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适用性讨论。基于间断均衡理论,政策总体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精确设置这三者的变化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了政策的间断变迁。


其次,余福海博士以2017年以来北京市X区居民吊炕改电政策变迁过程为例,对其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精确设置的间断变迁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该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执行困境和具体原因。原有政策的竞争、“局外人”同等受益和新政策形象不佳导致X区的吊炕改电改革未能在执行层面实现政策变迁。   

接着,余博士对X区吊炕政策变迁中公民参与和政策反馈现状进行了分析。在该案例中,政策变迁的参与主体以公共部门为主,而公民参与较少,由此产生的媒体关注畸形和个体反馈不足导致了政策反馈的失真。最终,基层干部和村民在吊炕拆改问题上达成“共谋”,阻断了新政策的推进过程,政策变迁以失败告终。

最后,研究指出X区政策变迁失败的症结在于变迁过程的间断性。X区为了追求环境治理的单一政策目标,忽视了民生需求;较多运用强制手段而非市场手段,缺乏宣传引导;政策变更过快,与部分民众的利益和观念相冲突。因此,要加快形成民本主义的渐进式环境治理政策变迁机制,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宣传引导,设定平滑的政策过渡期,自上而下地建构法制至上的现代制度文化。

(本文系嘉宾6月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二届首都治理论坛—首都基层治理改革与创新论坛”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演讲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

文稿整理:叶旭雯
编辑:卢倩倩

第二届首都治理论坛 ▏祁凡骅: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基层环境治理困境研究

2019年6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祁凡骅教授及其博士生余福海在“第二届首都治理论坛—首都基层治理改革与创新论坛”上做了题为《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基层环境治理困境研究》的专题报告,讨论了当前基层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祁凡骅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

余福海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该研究首先对于政策变迁的三种常用框架进行了理论溯源。政策变迁的三种常用框架包括多源流理论、倡导联盟框架和间断均衡理论,应用于中国政策过程中时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适用性讨论。基于间断均衡理论,政策总体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精确设置这三者的变化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了政策的间断变迁。


其次,余福海博士以2017年以来北京市X区居民吊炕改电政策变迁过程为例,对其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精确设置的间断变迁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该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执行困境和具体原因。原有政策的竞争、“局外人”同等受益和新政策形象不佳导致X区的吊炕改电改革未能在执行层面实现政策变迁。   

接着,余博士对X区吊炕政策变迁中公民参与和政策反馈现状进行了分析。在该案例中,政策变迁的参与主体以公共部门为主,而公民参与较少,由此产生的媒体关注畸形和个体反馈不足导致了政策反馈的失真。最终,基层干部和村民在吊炕拆改问题上达成“共谋”,阻断了新政策的推进过程,政策变迁以失败告终。

最后,研究指出X区政策变迁失败的症结在于变迁过程的间断性。X区为了追求环境治理的单一政策目标,忽视了民生需求;较多运用强制手段而非市场手段,缺乏宣传引导;政策变更过快,与部分民众的利益和观念相冲突。因此,要加快形成民本主义的渐进式环境治理政策变迁机制,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宣传引导,设定平滑的政策过渡期,自上而下地建构法制至上的现代制度文化。

(本文系嘉宾6月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二届首都治理论坛—首都基层治理改革与创新论坛”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演讲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

文稿整理:叶旭雯
编辑:卢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