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3期)在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1-05-07
2021年5月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智能时代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研究跨学科平台联合主办的“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三期在公共管理学院求是楼32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主持,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代志新发表主旨演讲,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许光建教授、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祁凡骅教授、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刘颖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张友浪助理教授、魏文池助理教授以及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教授等众多师生齐聚一堂,围绕公共管理领域的自然实地实验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讲座伊始,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代志新以《作为税务管理人的实验主义者:使用自然实地实验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题分享了税收领域的三个自然实地实验。代教授指出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但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逃税乱象,提高纳税遵从度需要从申报、收入如实申报和及时缴纳税款这三个层次入手。基于以上三层次,代教授开展三个自然实地实验探讨如何缓解个人、公司等逃税。第一个是股权转让实验。通过给北京市海淀区所有公司发送股权转让短信,验证信息提醒对税收申报的作用。将实验对象分为控制组(不干预)、标准组、道德感召组和威胁组,4轮实验后发现信息提醒能提高企业税收申报概率但在组间差异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虽然纳税申报量增加,但实际并未缴税。第二个是有奖发票实验。通过给四川渠县村民发送有奖发票短信,验证信息提醒对税收如实申报的影响。给不同村民发送标准版、稀缺版、吉利版和征税版四类信息,3轮实验后发现短信提醒能提升村民税收如实申报和索取发票概率。第三个是房产税实验。通过给上海宝山区所有居民发送房产税短信,验证信息提醒对及时缴纳税款的作用。被试被分为了13个组,包括1个不受干预的控制组和12个实验组,5轮实验后发现信息提醒正向影响房地产税款缴纳。以上三个自然实地实验均验证了信息对于缓解逃税的积极作用,且发送短信是提升纳税遵从度的一个低成本手段,然而,信息的提醒效益能持续多久,还有待检验。
接着,讲座进入点评与提问环节。许光建教授首先对文章的研究设计表示了赞许,认为研究采用的短信提醒手段本质上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体现,这种创新意识不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政府工作层面都值得借鉴。刘颖教授则对文章中的结论之一——“纳税人申报但不一定缴税”提出了思考,认为要进一步了解缴税行为,还可以从道德感召、心理动因角度等做深入研究。张友浪老师则提出了研究如何保证组别间平衡、如何提高与地方官员间的信任度以及信息污染等操作问题,李文钊教授相应提出了公共管理视角的遵从度与实验视角的遵从度有何区别、理论问题与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等问题,对此代教授一一做出了回应。祁凡骅教授提到了文章中投射效应如何识别的问题,并进一步对政策干预的负激励问题发表了见解。魏文池老师针对实验的操作检验发表了见解,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认定实地实验成功与否的问题。李晓津教授对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表示了肯定,并对实验能否解决政策外部性以及政策设计如何精准匹配需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李文钊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讲座可以给予大家三点启发:第一,实验方法要与理论问题结合。要思考回答怎样的理论话题,未来还可以探讨政策激励与个体行为的关系等问题。第二,研究不仅要做到精巧还应追求体系化。第三,文章中行政者与实验者关系的实质即知识和权力的问题,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二者联系起来并借助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值得探讨。本次研讨在嘉宾们的热烈探讨与同学们的积极互动中圆满结束。
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3期)在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2021年5月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智能时代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研究跨学科平台联合主办的“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三期在公共管理学院求是楼32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主持,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代志新发表主旨演讲,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许光建教授、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祁凡骅教授、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刘颖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张友浪助理教授、魏文池助理教授以及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教授等众多师生齐聚一堂,围绕公共管理领域的自然实地实验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讲座伊始,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代志新以《作为税务管理人的实验主义者:使用自然实地实验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题分享了税收领域的三个自然实地实验。代教授指出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但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逃税乱象,提高纳税遵从度需要从申报、收入如实申报和及时缴纳税款这三个层次入手。基于以上三层次,代教授开展三个自然实地实验探讨如何缓解个人、公司等逃税。第一个是股权转让实验。通过给北京市海淀区所有公司发送股权转让短信,验证信息提醒对税收申报的作用。将实验对象分为控制组(不干预)、标准组、道德感召组和威胁组,4轮实验后发现信息提醒能提高企业税收申报概率但在组间差异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虽然纳税申报量增加,但实际并未缴税。第二个是有奖发票实验。通过给四川渠县村民发送有奖发票短信,验证信息提醒对税收如实申报的影响。给不同村民发送标准版、稀缺版、吉利版和征税版四类信息,3轮实验后发现短信提醒能提升村民税收如实申报和索取发票概率。第三个是房产税实验。通过给上海宝山区所有居民发送房产税短信,验证信息提醒对及时缴纳税款的作用。被试被分为了13个组,包括1个不受干预的控制组和12个实验组,5轮实验后发现信息提醒正向影响房地产税款缴纳。以上三个自然实地实验均验证了信息对于缓解逃税的积极作用,且发送短信是提升纳税遵从度的一个低成本手段,然而,信息的提醒效益能持续多久,还有待检验。
接着,讲座进入点评与提问环节。许光建教授首先对文章的研究设计表示了赞许,认为研究采用的短信提醒手段本质上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体现,这种创新意识不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政府工作层面都值得借鉴。刘颖教授则对文章中的结论之一——“纳税人申报但不一定缴税”提出了思考,认为要进一步了解缴税行为,还可以从道德感召、心理动因角度等做深入研究。张友浪老师则提出了研究如何保证组别间平衡、如何提高与地方官员间的信任度以及信息污染等操作问题,李文钊教授相应提出了公共管理视角的遵从度与实验视角的遵从度有何区别、理论问题与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等问题,对此代教授一一做出了回应。祁凡骅教授提到了文章中投射效应如何识别的问题,并进一步对政策干预的负激励问题发表了见解。魏文池老师针对实验的操作检验发表了见解,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认定实地实验成功与否的问题。李晓津教授对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表示了肯定,并对实验能否解决政策外部性以及政策设计如何精准匹配需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李文钊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讲座可以给予大家三点启发:第一,实验方法要与理论问题结合。要思考回答怎样的理论话题,未来还可以探讨政策激励与个体行为的关系等问题。第二,研究不仅要做到精巧还应追求体系化。第三,文章中行政者与实验者关系的实质即知识和权力的问题,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二者联系起来并借助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值得探讨。本次研讨在嘉宾们的热烈探讨与同学们的积极互动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