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总第3期)在京成功举行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2-01-15
2022年1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总第3期)”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聚焦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住房市场何去何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出席论坛并发表开幕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吕萍做论坛主报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委市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正局级)李文红,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协同综合处处长周浩,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教授刘洪玉,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黄征学,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徐跃进,保利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副总经理韩娜以及校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师生、媒体参加论坛,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文钊主持论坛开幕致辞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发表开幕致辞。他表示当前正是关注房地产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做出了重要的指示。2022年整体的经济定位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其中“房地产稳”是“宏观稳”的基础,也是“民生稳”的基础。他指出,如何能够满足我们城市居民正常的商品住房需求,保证房地产市场循环正常的运转,实际上是宏观经济稳定的核心,也是政府、产业、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金融风险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对于房地产头部企业的债务风险高度关注。因此,整个房地产主体的稳定,对于金融风险的释放,以及整个金融循环、资金循环的稳定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房价是一个区域公共服务和各种产业环境综合定价的表现,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一体化和房价相对成熟的梯度表现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状况的指标。具体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点和可行的路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论坛主题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萍教授做论坛主报告。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在结合官方、半官方、包括业内的数据从购房市场、租房市场、土地市场,结合京津冀地区内部、还有京津冀和其他两个大的区域进行比较,尽可能做一个纵向的、多年的变化分析。同时,因为住房市场不是孤立的,与政策、经济高度相关,结合土地政策和住房政策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现象看本质,试图发现内在规律,并且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三个区域房价、租金和地价的变化,可以发现,京津冀在三大区域里面差别是最大的,无论是价格、租金还是地价,差别非常大。对比来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基本上能形成梯度,但是,北京房价梯度是呈现不合理的情况。地区的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影响了住房和房地产市场,包括人口政策、产业政策、公共服务配套政策也都影响了房地产市场。因此,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住房的长效机制,助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教授演讲的主题是“新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困境和前途”。他指出,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经济接近16%的贡献来自于住房,中国的数据大概是7%点多。业界常说住房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是不是好,大家看房子的新开工、竣工,还有规划许可的量,都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指标。住房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包括住房的建设、住房的消费等等。具体到中国情境下,住房的价值在经济当中、在整个财富当中占的比重太高了,地价和房价过高,就跟宏观经济有失衡的关系。房地产业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的行业,当然它本身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它首先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经济和社会转型,意味着对房地产行业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实际上协同发展,不光是简单的一个住房市场,还包括税制的改革,因此从更深层次来促进房地产税的改革。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黄征学演讲的主题是“京津冀区域发展与房地产”。他指出,整体上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论是层次深化还是领域拓展,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产业的空间布局从这些年来看建设得还是比较快的,通州和北三县“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要求,还有北京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包括北京向外疏解的企业有三千多家。京津冀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高”,一是国有企业占比相对较高,二是重化工业占比较高,三是交易成本相对较高。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翻过了重化工业篇章,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看待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成效。而且,都市圈时代已经到来,房价最终的情况和人口机制红利密切相关,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向这是非常关键的。遵循超大城市发展的规律、城镇体系发展的规律以及具体的市场规律,这个可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徐跃进演讲的主题是“京津冀房地产市场分析:调整与分化”。他认为,政策的规划对推动城市群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十八大明确要科学规划城市群的规模和布局,十三五进入实质性的进展阶段,十四五期间明确规划提出要全面形成“5+5+9”的城市群格局,京津冀城市群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样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还有长三角和珠三角。从房价表现来看,京津冀的房价增速是最近几年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从2017年之后,三大城市群房价的增速都明显回落。从趋势来看,2021年全年表现前热后冷的态势,上半年房价增速逐渐走高,下半年是收窄的趋势。京津冀房价的增速回升比较弱,2021年全年价格涨幅是1.17%,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京津冀是国家优化提升的重点城市群之一,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大的。
保利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副总经理韩娜演讲的主题是“企业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建议”。她表示,自2014年国家把京津冀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包括副中心的建设,雄安新区、冬奥会、大兴机场等重大项目陆续落地之后,也把产业、人口发生了转移重塑,对区域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提升。投资金额和房地产市场、住房市场容量也发生了变化,到2020年京津冀区域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已经达到1.1万亿,较2014年增长了18%。销售额方面虽然经历了环京限购大幅度波动,较2014年仍有50%的增长。虽然从市场总量、价格关系来看,北京周边城市与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城市的市场数量级基本上没有差异,但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周边城市在住房市场上的活跃度、投资意愿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方面都略胜一筹。未来要从改善京津冀营商环境、把信息公开的精度和频率统一、在审批流程和效率上进行提速、优化防疫期间进京流程进行改革。
最后,与会专家和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对于如何更好地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发挥北京辐射带动作用、破解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难题等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聚焦丨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总第3期)在京成功举行
2022年1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总第3期)”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聚焦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住房市场何去何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出席论坛并发表开幕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吕萍做论坛主报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委市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正局级)李文红,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协同综合处处长周浩,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教授刘洪玉,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黄征学,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徐跃进,保利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副总经理韩娜以及校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师生、媒体参加论坛,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文钊主持论坛开幕致辞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发表开幕致辞。他表示当前正是关注房地产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做出了重要的指示。2022年整体的经济定位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其中“房地产稳”是“宏观稳”的基础,也是“民生稳”的基础。他指出,如何能够满足我们城市居民正常的商品住房需求,保证房地产市场循环正常的运转,实际上是宏观经济稳定的核心,也是政府、产业、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金融风险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对于房地产头部企业的债务风险高度关注。因此,整个房地产主体的稳定,对于金融风险的释放,以及整个金融循环、资金循环的稳定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房价是一个区域公共服务和各种产业环境综合定价的表现,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一体化和房价相对成熟的梯度表现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状况的指标。具体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点和可行的路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论坛主题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萍教授做论坛主报告。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在结合官方、半官方、包括业内的数据从购房市场、租房市场、土地市场,结合京津冀地区内部、还有京津冀和其他两个大的区域进行比较,尽可能做一个纵向的、多年的变化分析。同时,因为住房市场不是孤立的,与政策、经济高度相关,结合土地政策和住房政策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现象看本质,试图发现内在规律,并且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三个区域房价、租金和地价的变化,可以发现,京津冀在三大区域里面差别是最大的,无论是价格、租金还是地价,差别非常大。对比来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基本上能形成梯度,但是,北京房价梯度是呈现不合理的情况。地区的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影响了住房和房地产市场,包括人口政策、产业政策、公共服务配套政策也都影响了房地产市场。因此,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住房的长效机制,助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教授演讲的主题是“新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困境和前途”。他指出,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经济接近16%的贡献来自于住房,中国的数据大概是7%点多。业界常说住房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是不是好,大家看房子的新开工、竣工,还有规划许可的量,都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指标。住房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包括住房的建设、住房的消费等等。具体到中国情境下,住房的价值在经济当中、在整个财富当中占的比重太高了,地价和房价过高,就跟宏观经济有失衡的关系。房地产业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的行业,当然它本身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它首先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经济和社会转型,意味着对房地产行业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实际上协同发展,不光是简单的一个住房市场,还包括税制的改革,因此从更深层次来促进房地产税的改革。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黄征学演讲的主题是“京津冀区域发展与房地产”。他指出,整体上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论是层次深化还是领域拓展,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产业的空间布局从这些年来看建设得还是比较快的,通州和北三县“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要求,还有北京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包括北京向外疏解的企业有三千多家。京津冀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高”,一是国有企业占比相对较高,二是重化工业占比较高,三是交易成本相对较高。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翻过了重化工业篇章,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看待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成效。而且,都市圈时代已经到来,房价最终的情况和人口机制红利密切相关,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向这是非常关键的。遵循超大城市发展的规律、城镇体系发展的规律以及具体的市场规律,这个可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徐跃进演讲的主题是“京津冀房地产市场分析:调整与分化”。他认为,政策的规划对推动城市群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十八大明确要科学规划城市群的规模和布局,十三五进入实质性的进展阶段,十四五期间明确规划提出要全面形成“5+5+9”的城市群格局,京津冀城市群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样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还有长三角和珠三角。从房价表现来看,京津冀的房价增速是最近几年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从2017年之后,三大城市群房价的增速都明显回落。从趋势来看,2021年全年表现前热后冷的态势,上半年房价增速逐渐走高,下半年是收窄的趋势。京津冀房价的增速回升比较弱,2021年全年价格涨幅是1.17%,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京津冀是国家优化提升的重点城市群之一,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大的。
保利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副总经理韩娜演讲的主题是“企业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建议”。她表示,自2014年国家把京津冀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包括副中心的建设,雄安新区、冬奥会、大兴机场等重大项目陆续落地之后,也把产业、人口发生了转移重塑,对区域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提升。投资金额和房地产市场、住房市场容量也发生了变化,到2020年京津冀区域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已经达到1.1万亿,较2014年增长了18%。销售额方面虽然经历了环京限购大幅度波动,较2014年仍有50%的增长。虽然从市场总量、价格关系来看,北京周边城市与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城市的市场数量级基本上没有差异,但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周边城市在住房市场上的活跃度、投资意愿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方面都略胜一筹。未来要从改善京津冀营商环境、把信息公开的精度和频率统一、在审批流程和效率上进行提速、优化防疫期间进京流程进行改革。
最后,与会专家和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对于如何更好地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发挥北京辐射带动作用、破解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难题等提出了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