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研究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动态

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 ▏王轶:领导致辞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2-06-03

微信图片_20220521173617(1).jpg

王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


2022年5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在“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作开场致辞。

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和理念符合讲话精神,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有着“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强调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本次论坛聚焦于北京市正在进行的“接诉即办”改革实践,凸显了中国特色;论坛主题为“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主题背后的理念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设”,则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本次论坛的举办以及相关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与关键。

以2019年北京市对12345市民热线服务电话进行改革,使之成为回应市民诉求的主渠道为标志,“接诉即办”改革自全面启动后,数年间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运行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成绩和效果日益显著,正在形成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2021年9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标志着“接诉即办”改革迈入到了新阶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中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在此背景下,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将主题定为“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是基于首都经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有益尝试,也是为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的具体举措。基于新讲话与新阶段,王轶副校长关于“接诉即办”改革提出如下三点看法。

第一,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以党建引领“接诉即办”。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时代课题,北京市在十九大后将其聚焦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命题。要实现这一命题,全部要义是处理好“都”与“城”之间关系,实现“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职责使命。而“接诉即办”改革正是为了回应市民诉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从根本上与党的旨宗和使命具有内在契合性,在持续改革与解决具体问题中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是超大城市治理新方法的北京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北京提出了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要求。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经历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等环节,回应市民诉求既是“接诉即办”改革的初心和起点,也是撬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根本性变革的切口。因此,可以把“接诉即办”改革带来的超大城市治理变革称之为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新实践成为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的北京探索。

第三,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是对改革和法治的有效有机融合。作为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针对改革和法治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刻论述,指出在改革全过程都要重视法治。无论是2021年9月24日发布的《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还是2022年3月开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在立法与执法两端为“接诉即办”改革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实现了“改革--立法--执法--改革”的闭环运行模式。

最后,王轶副校长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系嘉宾5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演讲内容整理)



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 ▏王轶:领导致辞

微信图片_20220521173617(1).jpg

王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


2022年5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在“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作开场致辞。

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和理念符合讲话精神,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有着“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强调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本次论坛聚焦于北京市正在进行的“接诉即办”改革实践,凸显了中国特色;论坛主题为“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主题背后的理念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设”,则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本次论坛的举办以及相关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与关键。

以2019年北京市对12345市民热线服务电话进行改革,使之成为回应市民诉求的主渠道为标志,“接诉即办”改革自全面启动后,数年间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运行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成绩和效果日益显著,正在形成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2021年9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标志着“接诉即办”改革迈入到了新阶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中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在此背景下,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将主题定为“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是基于首都经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有益尝试,也是为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的具体举措。基于新讲话与新阶段,王轶副校长关于“接诉即办”改革提出如下三点看法。

第一,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以党建引领“接诉即办”。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时代课题,北京市在十九大后将其聚焦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命题。要实现这一命题,全部要义是处理好“都”与“城”之间关系,实现“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职责使命。而“接诉即办”改革正是为了回应市民诉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从根本上与党的旨宗和使命具有内在契合性,在持续改革与解决具体问题中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是超大城市治理新方法的北京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北京提出了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要求。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经历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等环节,回应市民诉求既是“接诉即办”改革的初心和起点,也是撬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根本性变革的切口。因此,可以把“接诉即办”改革带来的超大城市治理变革称之为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新实践成为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的北京探索。

第三,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是对改革和法治的有效有机融合。作为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针对改革和法治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刻论述,指出在改革全过程都要重视法治。无论是2021年9月24日发布的《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还是2022年3月开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在立法与执法两端为“接诉即办”改革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实现了“改革--立法--执法--改革”的闭环运行模式。

最后,王轶副校长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系嘉宾5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九届首都治理论坛——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演讲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