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研究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动态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王轶:推动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4-04-18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

开幕致辞

图片1.png

2024年4月2日,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发表了开幕致辞。他表示,热烈欢迎各位嘉宾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协办的北京经济论坛,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来宾,围绕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深入研讨、畅所欲言。他指出,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中国经济展现出旺盛活力、不竭动力和巨大潜力。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从习近平总书记首提新质生产力,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的系统阐述,以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他认为,刘凯教授课题组聚焦热点,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旨在把握国家供给侧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趋势,并结合北京自身的优势,推动北京经济的长期增长和转型升级,确保在各种冲击下北京经济可以行稳致远。结合报告内容,对于推动北京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他主要提出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第一,要进一步理清首都的功能定位。北京作为首都,其经济发展既关系自身,也关系京津冀一体化和国家总体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家整体战略,也是北京经济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契机。一个充满创新活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北京,从长远来看也必然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从中国历史来看,往往是先有首都或者政治中心,而非先有经济中心。因此,北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领先地位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系。


第二,要科学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课题组研究发现,在北京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财政资金浪费的现象,导致政策目标未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实现,部分投资甚至存在泡沫化风险。因此,北京市政府应在遵循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和实施补贴优惠、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必须明确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研究政府补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理论规律,明确补贴的阶段和对象,从而确保政策能产生最大效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三,要提升人口活力和人才吸引力。北京目前正面临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三重挑战。未来北京需要着力应对挑战、重塑竞争优势,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活力和体制机制,力争在国际大都市的科技创新竞争中脱颖而出。鉴于北京在高端人才、技术水平和科研机构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未来北京可以通过搭建平台打通堵点,更好地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开发和市场销售这一完整的链条衔接起来,从而充分挖掘和发挥北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优势。


第四,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人的因素变得更加重要。未来北京需要畅通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良性循环,弘扬科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在科学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宽松的、创新友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让创新创业者敢想敢试、想闯敢干。


(本文根据王轶副校长2024年4月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1期)”上的发言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王轶:推动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

开幕致辞

图片1.png

2024年4月2日,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发表了开幕致辞。他表示,热烈欢迎各位嘉宾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协办的北京经济论坛,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来宾,围绕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深入研讨、畅所欲言。他指出,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中国经济展现出旺盛活力、不竭动力和巨大潜力。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从习近平总书记首提新质生产力,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的系统阐述,以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他认为,刘凯教授课题组聚焦热点,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旨在把握国家供给侧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趋势,并结合北京自身的优势,推动北京经济的长期增长和转型升级,确保在各种冲击下北京经济可以行稳致远。结合报告内容,对于推动北京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他主要提出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第一,要进一步理清首都的功能定位。北京作为首都,其经济发展既关系自身,也关系京津冀一体化和国家总体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家整体战略,也是北京经济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契机。一个充满创新活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北京,从长远来看也必然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从中国历史来看,往往是先有首都或者政治中心,而非先有经济中心。因此,北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领先地位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系。


第二,要科学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课题组研究发现,在北京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财政资金浪费的现象,导致政策目标未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实现,部分投资甚至存在泡沫化风险。因此,北京市政府应在遵循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和实施补贴优惠、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必须明确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研究政府补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理论规律,明确补贴的阶段和对象,从而确保政策能产生最大效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三,要提升人口活力和人才吸引力。北京目前正面临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三重挑战。未来北京需要着力应对挑战、重塑竞争优势,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活力和体制机制,力争在国际大都市的科技创新竞争中脱颖而出。鉴于北京在高端人才、技术水平和科研机构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未来北京可以通过搭建平台打通堵点,更好地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开发和市场销售这一完整的链条衔接起来,从而充分挖掘和发挥北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优势。


第四,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人的因素变得更加重要。未来北京需要畅通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良性循环,弘扬科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在科学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宽松的、创新友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让创新创业者敢想敢试、想闯敢干。


(本文根据王轶副校长2024年4月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1期)”上的发言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