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研究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动态

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8期|牛铭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博弈论与制度设计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3-06-02

640.jpg

2023年5月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智能时代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研究跨学科平台协办的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8期学术讲座在线上成功举办。首发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书记李文钊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词。本次工作坊邀请到美国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牛铭实老师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博弈论与制度设计”为主题进行专场讲座,共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高校近300名师生的线上参与和交流互动。

本场讲座,牛铭实老师利用自身对于博弈论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思考,以多案例分享的方式向在场师生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博弈论的理论要义,并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各种“制度设计”背后的互动博弈策略,在此基础上,牛老师鲜明地指出“制度的本质是一种游戏规则,经由博弈论可以更好地考察制度背后的政治现象,进而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制度和重塑制度”。

讲座伊始,牛老师从科学探索的“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研究路径出发,指出:“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经验研究,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而人有着自我逻辑思考的能力,互动更讲究策略性,就使得人的行为更具复杂性,这与自然科学研究存在着本质差异。因此,这一特性也导致了社会科学研究常常面临着‘社会现象难以测量’与‘理论建构缺乏适当分析工具’的两难境地。”牛老师进一步从John von Neumann (1928)提出Minimax Solution Concept(马鞍点)到John Nash (1950)提出Nash Equilibrium(纳仕均衡点)梳理了博弈论的演进脉络,并与中国古代孙子“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的博弈思维进行古今中外的比较分析,指出:“博弈论的出现,使得演绎法拥有了重要的分析工具,促使人们更好地讨论不同策略互动的结果与进行制度和政策分析。”

接下来,牛老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多个典型案例向在场师生进一步演绎了“博弈论和制度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牛老师围绕“如何利用制度引导人说实话”这一议题,利用“物业费标准的制定中是取居民意见的均值,还是取中位数的制度设计”“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思想与国企改制、新西兰的企业税收实践”“Borda Rule(1770)与Condorcet Rule(1785)之间的结果差异”“囚徒困境”“一次激励和多次激励”“15世纪的非洲买办贸易”等多个案例深刻地为我们揭示了公众选择背后的复杂博弈以及不同制度设计可能导致的差异结果。其次,牛老师紧扣“制度设计的公平性导向”,一方面对比了财产分配中的中国阄分法、Weighted voting(加权表决)、亚里士多德的Proportionality Rule(比例规则)和犹太人Talmudic Law of Contracts(塔木德协议)等不同分配方法的原理和差异。另一方面,牛老师借用日本江户时代《德川村治》中描述的不同村庄纠纷化解的“神判”制度与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不同篷车队纠纷调解的“仲裁委员会”制度的实践智慧,再次强调“好的制度设计,不仅能够降低制度执行的成本,减少公众争议,更加确保制度本身的公平性和民意的真实表达”。

讲座最后,牛老师结合现场观众互动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并借助自身关注到“福建土楼的空间性和公共事务治理”之间的张力,勉励在场广大师生要秉承“通古今中外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追求,多去关注我国的地方治理实践和基层治理制度设计,从经验世界中发掘有趣的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论等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生产出更多新的研究成果,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

首发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书记李文钊教授从两个主要方面为本场讲座做精彩总结。一是,牛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地为在场师生指明了为什么要用博弈论,以及如何利用博弈论从演绎的角度去做研究,给予了大家具有操作性的研究路径选择和具有丰富洞见的研究思路借鉴。二是,牛老师的精彩分享,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博弈论,如何利用博弈论,更启发我们如何拓展博弈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边界。即我们可以将博弈论视为一种分析工具,利用博弈论来解释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博弈论本身的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知识,如外部性和集体行动的困境,更可以拓展博弈论的未来使用边界,探索博弈论在制度设计、政策设计等层面的运用和研究,促进知识生产。三是,牛老师的讲座一如既往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关怀和极强的现实关怀,激励我们后辈不断地扎根祖国大地,深耕中华文明沃土,耕耘不辍,方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

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8期|牛铭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博弈论与制度设计

640.jpg

2023年5月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智能时代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研究跨学科平台协办的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8期学术讲座在线上成功举办。首发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书记李文钊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词。本次工作坊邀请到美国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牛铭实老师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博弈论与制度设计”为主题进行专场讲座,共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高校近300名师生的线上参与和交流互动。

本场讲座,牛铭实老师利用自身对于博弈论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思考,以多案例分享的方式向在场师生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博弈论的理论要义,并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各种“制度设计”背后的互动博弈策略,在此基础上,牛老师鲜明地指出“制度的本质是一种游戏规则,经由博弈论可以更好地考察制度背后的政治现象,进而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制度和重塑制度”。

讲座伊始,牛老师从科学探索的“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研究路径出发,指出:“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经验研究,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而人有着自我逻辑思考的能力,互动更讲究策略性,就使得人的行为更具复杂性,这与自然科学研究存在着本质差异。因此,这一特性也导致了社会科学研究常常面临着‘社会现象难以测量’与‘理论建构缺乏适当分析工具’的两难境地。”牛老师进一步从John von Neumann (1928)提出Minimax Solution Concept(马鞍点)到John Nash (1950)提出Nash Equilibrium(纳仕均衡点)梳理了博弈论的演进脉络,并与中国古代孙子“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的博弈思维进行古今中外的比较分析,指出:“博弈论的出现,使得演绎法拥有了重要的分析工具,促使人们更好地讨论不同策略互动的结果与进行制度和政策分析。”

接下来,牛老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多个典型案例向在场师生进一步演绎了“博弈论和制度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牛老师围绕“如何利用制度引导人说实话”这一议题,利用“物业费标准的制定中是取居民意见的均值,还是取中位数的制度设计”“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思想与国企改制、新西兰的企业税收实践”“Borda Rule(1770)与Condorcet Rule(1785)之间的结果差异”“囚徒困境”“一次激励和多次激励”“15世纪的非洲买办贸易”等多个案例深刻地为我们揭示了公众选择背后的复杂博弈以及不同制度设计可能导致的差异结果。其次,牛老师紧扣“制度设计的公平性导向”,一方面对比了财产分配中的中国阄分法、Weighted voting(加权表决)、亚里士多德的Proportionality Rule(比例规则)和犹太人Talmudic Law of Contracts(塔木德协议)等不同分配方法的原理和差异。另一方面,牛老师借用日本江户时代《德川村治》中描述的不同村庄纠纷化解的“神判”制度与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不同篷车队纠纷调解的“仲裁委员会”制度的实践智慧,再次强调“好的制度设计,不仅能够降低制度执行的成本,减少公众争议,更加确保制度本身的公平性和民意的真实表达”。

讲座最后,牛老师结合现场观众互动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并借助自身关注到“福建土楼的空间性和公共事务治理”之间的张力,勉励在场广大师生要秉承“通古今中外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追求,多去关注我国的地方治理实践和基层治理制度设计,从经验世界中发掘有趣的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论等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生产出更多新的研究成果,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

首发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书记李文钊教授从两个主要方面为本场讲座做精彩总结。一是,牛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地为在场师生指明了为什么要用博弈论,以及如何利用博弈论从演绎的角度去做研究,给予了大家具有操作性的研究路径选择和具有丰富洞见的研究思路借鉴。二是,牛老师的精彩分享,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博弈论,如何利用博弈论,更启发我们如何拓展博弈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边界。即我们可以将博弈论视为一种分析工具,利用博弈论来解释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博弈论本身的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知识,如外部性和集体行动的困境,更可以拓展博弈论的未来使用边界,探索博弈论在制度设计、政策设计等层面的运用和研究,促进知识生产。三是,牛老师的讲座一如既往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关怀和极强的现实关怀,激励我们后辈不断地扎根祖国大地,深耕中华文明沃土,耕耘不辍,方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