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研究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动态

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4期)在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成功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1-12-08

2021年11月24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智能时代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研究跨学科平台联合主办的“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4期在公共管理学院求是楼32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魏文池助理教授主持,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张友浪讲师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首发院副院长李文钊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刘伟副教授,公共管理学院仲浩天助理教授等众多师生齐聚一堂,围绕公共管理研究中联合实验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友浪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讲座伊始,主讲人张友浪老师以《公共管理中的联合实验》为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享了联合实验的原理和应用。他指出联合实验由Luce和Tukey于1964年提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中估计消费者偏好的研究。Hainmueller、Hopkins和Yamamoto于2014年发表在《Political Analysis》上的文章介绍了如何用非参识别来进行联合实验的分析。由此,政治学、公共行政、公共政策等领域的学者开始运用联合实验进行个体偏好等相关议题的研究。联合实验的基本原理是针对两个或以上相关事物(或个体)特征变量的不同取值进行随机组合,让受访者对这些组合进行偏好选择和决策。其中,特征变量的顺序以及各特征变量相应的取值都是相互独立随机出现。在具体的模型估计中,个体的选择和决策结果为因变量,实验中选择的特征变量为自变量,由于实验是随机进行,因此,通过OLS回归就可以得到对多个特征变量的平均因果效应较好的估计。随后,他介绍了联合实验的具体实施步骤、相关假设及检验,并指出联合实验的优势在于能对多个不同特征的影响进行排序,并揭示被试想要隐藏的偏好,同时还能应用于政策设计中政策组合的研究。联合实验的不足在于其外部效度较弱,以及被试的选择会受到社会偏好的影响等。最后,他结合自己发表在《Governance》上的最新研究《Civil servants' preferences for nonprofit contractors: A conjoint analysis》,介绍了如何通过联合实验研究基层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公务员对社会组织的偏好和选择。

接着,讲座进入点评与提问环节。魏文池老师首先指出本次讲座氛围比较轻松,中间有很多互动环节,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学术分享活动。其次,研究方法使用之前需要有深厚的文献阅读,并形成基于理论的分析。最后,虽然实验方法的实施比较困难,但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鼓励大家考虑使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李文钊教授首先指出,青年老师是学院的未来,也是博士生学习的标杆和榜样。张老师非常简单明了地呈现了联合实验的历史来源、基础知识点、具体的操作步骤及建议,为大家学习如何呈现研究方法提供了范本。其次,学习方法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做研究,并发表出来。最后,联合实验方法在构建现实的微观机制、推动学科接轨、展示事实的本体具有重要意义。

刘伟副教授首先提出定量方法的测量需要结合实际,将实验设计成更逼近现实的情况,并希望学校、学院等能够资助学生开展一些实验研究。同时,她指出实验方法的使用需要有想象力,并注意实施过程中的细节。

仲浩天老师首先点评了本次讲座,他认为张友浪老师对联合实验的分享非常扎实和全面。其次,他补充了联合实验和离散选择实验的区别,指出联合实验是从数字理论上来优化选择,而离散选择实验则是基于行为经济学。最后,他回应了联合实验利用主观数据和外部效应方面的局限性,认为一些关于未来的研究需要捕捉人们对未来的想象,而这也正好需要基于主观的数据。同时,在联合实验中只要扩大样本的选择范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部效应不足的问题。

最后,张友浪老师补充了联合实验中选择的呈现问题,他指出选择的呈现可以有多种形式,除了表格还有图片等,并回应了实验设计与现实情况相匹配的问题。同学们也就相关研究的数据搜集、样本量选择以及样本结果逻辑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提问,众多老师和同学参与了相关的讨论。本次研讨在嘉宾们的热烈探讨与同学们的积极互动中圆满结束。


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4期)在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成功

2021年11月24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智能时代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研究跨学科平台联合主办的“量化公共政策深度研讨工作坊”第4期在公共管理学院求是楼32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魏文池助理教授主持,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张友浪讲师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首发院副院长李文钊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刘伟副教授,公共管理学院仲浩天助理教授等众多师生齐聚一堂,围绕公共管理研究中联合实验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友浪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讲座伊始,主讲人张友浪老师以《公共管理中的联合实验》为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享了联合实验的原理和应用。他指出联合实验由Luce和Tukey于1964年提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中估计消费者偏好的研究。Hainmueller、Hopkins和Yamamoto于2014年发表在《Political Analysis》上的文章介绍了如何用非参识别来进行联合实验的分析。由此,政治学、公共行政、公共政策等领域的学者开始运用联合实验进行个体偏好等相关议题的研究。联合实验的基本原理是针对两个或以上相关事物(或个体)特征变量的不同取值进行随机组合,让受访者对这些组合进行偏好选择和决策。其中,特征变量的顺序以及各特征变量相应的取值都是相互独立随机出现。在具体的模型估计中,个体的选择和决策结果为因变量,实验中选择的特征变量为自变量,由于实验是随机进行,因此,通过OLS回归就可以得到对多个特征变量的平均因果效应较好的估计。随后,他介绍了联合实验的具体实施步骤、相关假设及检验,并指出联合实验的优势在于能对多个不同特征的影响进行排序,并揭示被试想要隐藏的偏好,同时还能应用于政策设计中政策组合的研究。联合实验的不足在于其外部效度较弱,以及被试的选择会受到社会偏好的影响等。最后,他结合自己发表在《Governance》上的最新研究《Civil servants' preferences for nonprofit contractors: A conjoint analysis》,介绍了如何通过联合实验研究基层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公务员对社会组织的偏好和选择。

接着,讲座进入点评与提问环节。魏文池老师首先指出本次讲座氛围比较轻松,中间有很多互动环节,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学术分享活动。其次,研究方法使用之前需要有深厚的文献阅读,并形成基于理论的分析。最后,虽然实验方法的实施比较困难,但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鼓励大家考虑使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李文钊教授首先指出,青年老师是学院的未来,也是博士生学习的标杆和榜样。张老师非常简单明了地呈现了联合实验的历史来源、基础知识点、具体的操作步骤及建议,为大家学习如何呈现研究方法提供了范本。其次,学习方法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做研究,并发表出来。最后,联合实验方法在构建现实的微观机制、推动学科接轨、展示事实的本体具有重要意义。

刘伟副教授首先提出定量方法的测量需要结合实际,将实验设计成更逼近现实的情况,并希望学校、学院等能够资助学生开展一些实验研究。同时,她指出实验方法的使用需要有想象力,并注意实施过程中的细节。

仲浩天老师首先点评了本次讲座,他认为张友浪老师对联合实验的分享非常扎实和全面。其次,他补充了联合实验和离散选择实验的区别,指出联合实验是从数字理论上来优化选择,而离散选择实验则是基于行为经济学。最后,他回应了联合实验利用主观数据和外部效应方面的局限性,认为一些关于未来的研究需要捕捉人们对未来的想象,而这也正好需要基于主观的数据。同时,在联合实验中只要扩大样本的选择范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部效应不足的问题。

最后,张友浪老师补充了联合实验中选择的呈现问题,他指出选择的呈现可以有多种形式,除了表格还有图片等,并回应了实验设计与现实情况相匹配的问题。同学们也就相关研究的数据搜集、样本量选择以及样本结果逻辑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提问,众多老师和同学参与了相关的讨论。本次研讨在嘉宾们的热烈探讨与同学们的积极互动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