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史丹: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生产力三要素的研究角度对新质生产力的几点认识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4-04-18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
主旨演讲
2024年4月2日,北京经济论坛(2024年上半年)总第12期成功举办。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发表了主旨演讲。她表示,刘伟校长和刘凯教授分别对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市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问题做了精彩讲述,接下来她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生产力三要素的研究角度谈及对新质生产力的几点认识。
史丹表示,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者有机组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本质描述了社会生产力变化当中最先进的部分,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同于发展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这就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进行组合,以三者质的跃升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根本标志,通过一系列的进步和演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提升劳动者的素质。衡量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劳动者的个体出发,观察个体消费时间的结构,即劳动者用于受教育的时间与用于工作的时间的分配;二是从劳动者的群体类型结构出发,衡量社会劳动者的就业供给结构。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借助对教育体系的创新实现,除了对创新才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人格与人的精神力量,用每个个体人的韧性构成产业韧性。
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次是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的物质载体,其变革和升级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劳动资料的演进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提升和变化上,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资料从机械化转向数字化、绿色化,在产业层面,表现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
近年来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国一二三产业的数字化渗透率逐年提升,这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淘汰和抛弃传统产业,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装备制造一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力量,始终保持着高于工业平均的增速,同时数字化、绿色化的转型也非常成功。
在未来产业方面,部分产业已经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必须要承认,这些产业当中有些关键环节、核心技术还没有突破,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在的新兴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发展这些产业,同时要解决这些产业当中卡脖子的技术和生产环节。
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转变劳动对象。传统的劳动对象主要集中于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和原材料,作为生产活动的直接输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景下,劳动对象的演进从传统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扩展至新形态资源、先进材料以及数据要素,不仅揭示了劳动对象在物质形态和功能上的根本变革,而且反映了生产活动的价值创造过程正在经历深刻的重塑。
最后,史丹就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以人才为核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国家的人才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培养一些创新的人才,要以问题为导向、产业发展为导向。同时科技投入要允许,要鼓励青年学者和企业家人才勇于创新,健全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使创新者取得合理的回报。二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国家提出了设备大规模更新改造政策,这并非是说在原水平的更新换代,而是通过更新换代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的水平,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对于数字资产,要进行深度的开发,要因地制宜的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北京就应该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三是扩展创新劳动对象。一要加快发展低空、航天和深海经济的发展;二要加强产业专利布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基础、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三要优化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形成要素协同,把握好产业是三种要素结合体的特征,在组织、优化和布局层面提高生产效率。四要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本文根据嘉宾于2024年4月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1期)”上的发言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史丹: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生产力三要素的研究角度对新质生产力的几点认识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
主旨演讲
2024年4月2日,北京经济论坛(2024年上半年)总第12期成功举办。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发表了主旨演讲。她表示,刘伟校长和刘凯教授分别对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市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问题做了精彩讲述,接下来她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生产力三要素的研究角度谈及对新质生产力的几点认识。
史丹表示,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者有机组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本质描述了社会生产力变化当中最先进的部分,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同于发展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这就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进行组合,以三者质的跃升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根本标志,通过一系列的进步和演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提升劳动者的素质。衡量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劳动者的个体出发,观察个体消费时间的结构,即劳动者用于受教育的时间与用于工作的时间的分配;二是从劳动者的群体类型结构出发,衡量社会劳动者的就业供给结构。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借助对教育体系的创新实现,除了对创新才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人格与人的精神力量,用每个个体人的韧性构成产业韧性。
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次是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的物质载体,其变革和升级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劳动资料的演进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提升和变化上,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资料从机械化转向数字化、绿色化,在产业层面,表现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
近年来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国一二三产业的数字化渗透率逐年提升,这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淘汰和抛弃传统产业,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装备制造一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力量,始终保持着高于工业平均的增速,同时数字化、绿色化的转型也非常成功。
在未来产业方面,部分产业已经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必须要承认,这些产业当中有些关键环节、核心技术还没有突破,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在的新兴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发展这些产业,同时要解决这些产业当中卡脖子的技术和生产环节。
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转变劳动对象。传统的劳动对象主要集中于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和原材料,作为生产活动的直接输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景下,劳动对象的演进从传统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扩展至新形态资源、先进材料以及数据要素,不仅揭示了劳动对象在物质形态和功能上的根本变革,而且反映了生产活动的价值创造过程正在经历深刻的重塑。
最后,史丹就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以人才为核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国家的人才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培养一些创新的人才,要以问题为导向、产业发展为导向。同时科技投入要允许,要鼓励青年学者和企业家人才勇于创新,健全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使创新者取得合理的回报。二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国家提出了设备大规模更新改造政策,这并非是说在原水平的更新换代,而是通过更新换代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的水平,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对于数字资产,要进行深度的开发,要因地制宜的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北京就应该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三是扩展创新劳动对象。一要加快发展低空、航天和深海经济的发展;二要加强产业专利布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基础、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三要优化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形成要素协同,把握好产业是三种要素结合体的特征,在组织、优化和布局层面提高生产效率。四要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本文根据嘉宾于2024年4月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1期)”上的发言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