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研究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动态

首发院动态|“地方出题、学校答题”智库青年人才训练营调研第三站:更新行动引领城市焕新,种业高地显副中心“芯”力量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4-12-29

2024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智库青年人才训练营开展了第三天的实地调研,围绕工业用地城市更新、基层治理、科技兴农等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解以及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代表的深入交流,帮助青年学者全面了解通州如何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并深切体会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超大城市更新与治理模式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Image

Image

调研团队在张家湾镇北京未来设计园区调研项目



调研团队前往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的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开启当日的调研活动。负责人首先向团队介绍了园区的历史与定位,据介绍,园区前身是张家湾工业开发区内的轻工业厂房。园区团队接手后,保留了原有的老工业建筑风格,融合设计美学与创意理念,将园区打造成为兼具艺术美学与实用功能的创新型空间。整个园区的升级改造贯彻了“绿色”和“科技”两大理念。厂房内引种大量绿色植物种植栽培,安装天窗和太阳能采光板,在提升园区环境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园区还配备高科技设施,打造创新性科技实验室,如超高清LED格栅屏幕和3D打印机械臂实验室,提升了园区的科技感与功能性。

Image

调研团队在张家湾镇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整个园区分为会场区和共享办公区,满足多功能、多场景使用需求。截至目前,园区成功举办多场设计周、论坛等高端活动,显然成为区域设计产业的重要平台。面向尚处于孵化期的小微企业,园区精心打造开放式办公空间和共享会议室并完善配套设施,不仅为创业团队提供灵活的工作环境,还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提升协作效率,助力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进一步助推初创企业的高效成长与发展。未来,园区将借助地铁M101线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与城市副中心的联动,努力将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成智慧活力的网红打卡地和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运维的新典范,为张家湾设计小镇乃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注入新动能。

Image

调研团队参观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共享办公区


随后,调研团队抵达张家湾镇一核多元共治中心进行考察。张家湾镇地处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存在发展不平衡、基层矛盾复杂等治理难题。在党委和镇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张家湾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融合公检法司、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多元主体,组建成基层治理共同体。共治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窗口,涵盖公安警务室、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心理咨询等多重服务功能,致力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

Image

调研团队在张家湾镇一核多元共治中心


依托“一核多元”模式,张家湾镇构建起多元共治与村民自治双轮驱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破解城乡转型中的治理困境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解万家忧”、“小家问题大家调解”、“基层矛盾基层化解”的治理新局面。

image.png

调研团队在张家湾镇共治中心听取工作介绍


此外,接诉即办也是张家湾镇共治中心的一大工作亮点。从问题收集、快速响应,到工作分配、跟进调解,数据化管理平台的引入,让共治中心的各项工作实现全流程记录和全主体参与,大幅提升了中心运转的效率和透明度。如今,昔日“治理难”乡镇已经转变为全区治理标杆,张家湾镇的转型升级可以说是城乡转型与基层治理的典范案例。其创新性组织架构与治理策略,也为城乡结合部的治理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模式。

Image

张家湾镇党委副书记盖畅介绍张家湾镇共治中心数据化管理平台


上午调研的最后一站,是北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邻北京环球影城的“北泡轻钢”项目。该项目被定位为文化活动核心展区及公共服务体验区,是张家湾镇的重点改造项目之一。项目以老旧厂房改造为重点,通过精心设计与改造,成功转型为集“产-商-研-展”为一体的创新示范区。北泡轻钢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存量建筑更新改造的典范之作,对于提升区域活力、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该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引入设计品牌活动,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项目一期也将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永久会址迎接各方来宾。

Image

调研团队在张家湾镇北泡轻钢项目参观合影


20日下午,调研团队抵达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下午场的调研活动。据介绍,该公司以航天育种为核心技术,结合生物育种和精准农业技术,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在航天育种方面,科研人员利用空间环境(微重力、宇宙射线等)诱导作物基因变异,筛选优质农作物品种。在生物质能源开发方面,该公司通过种植太空芦竹,生产生物质燃料,将其应用于发电和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在组培技术方面,公司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脱毒种苗,进一步提升了作物种植效益和作物品质。讲解员还向调研团队介绍了公司如何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切实帮助农民降风险、增收入,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Image

调研团队在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听取讲解


随后,调研团队前往了解位于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的农作物育种加速器项目。据介绍,该项目旨在利用现代技术加快作物育种周期、提升育种效率,为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育种技术支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在智能技术加持下,育种加速器与逆境表型鉴定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育种的效率与品质,是高效农业生产和种业科技创新迈出的坚实一步,进一步助力北京打造“种业之都”,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副中心力量。

Image

调研团队在农作物育种加速器项目听取讲解


Image

调研团队在农作物育种加速器项目参观考察


调研即将结束,调研团队受邀抵达通州会议中心参加座谈会。北京市通州区委办副主任易良琪携区委办秘书科、信息科等相关部门干部,与调研团队在会议室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首先,团队博士生同学依次分享了调研感悟。同学们普遍认为,在为期三天的调研走访中不仅增进了对城市发展和治理的切身体会,更对通州区作为首都副中心的城市建设和战略规划有了进一步了解,期待有更多机会到通州调研学习。并且,同学们还依据各自专业背景,分别就此次调研活动中产生的疑惑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易良琪主任及区委办各级干部进行交流互动。

Image

调研团队博士生依次发言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仲浩天教授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了回顾,并对区委办在此次活动中的周密安排和鼎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仲浩天表示,经过三天的调研,同学们对未来学校迁往通州后的科研教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并且,这次调研活动的圆满成功,表明了“地方出题、学校答题”是可行、有效的校地合作模式,也为未来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浩天鼓励同学们要为北京市和通州副中心的发展贡献出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为“地方出题、高校答题”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Image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仲浩天发言


最后,易良琪与大家作了交流和研讨,对大家躬身入局副中心建设表示感谢,对人大首发院师生关心社会发展和火热实践的热情表示敬佩。易良琪鼓励大家发挥视野开拓、理论丰富的优势,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思路和新视角。希望大家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拓展调研深度,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座谈进入尾声,易良琪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人大师生和通州干部群众增进了了解,培养了友谊。希望以此为支点,进一步撬动地方和学校之间、干部和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互动,形成校地互融互促,携手共进的生动局面。

Image

北京市通州区委办副主任易良琪发言



文字|高鑫鹏

编辑|高家欣

首发院动态|“地方出题、学校答题”智库青年人才训练营调研第三站:更新行动引领城市焕新,种业高地显副中心“芯”力量

2024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智库青年人才训练营开展了第三天的实地调研,围绕工业用地城市更新、基层治理、科技兴农等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解以及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代表的深入交流,帮助青年学者全面了解通州如何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并深切体会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超大城市更新与治理模式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Image

Image

调研团队在张家湾镇北京未来设计园区调研项目



调研团队前往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的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开启当日的调研活动。负责人首先向团队介绍了园区的历史与定位,据介绍,园区前身是张家湾工业开发区内的轻工业厂房。园区团队接手后,保留了原有的老工业建筑风格,融合设计美学与创意理念,将园区打造成为兼具艺术美学与实用功能的创新型空间。整个园区的升级改造贯彻了“绿色”和“科技”两大理念。厂房内引种大量绿色植物种植栽培,安装天窗和太阳能采光板,在提升园区环境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园区还配备高科技设施,打造创新性科技实验室,如超高清LED格栅屏幕和3D打印机械臂实验室,提升了园区的科技感与功能性。

Image

调研团队在张家湾镇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整个园区分为会场区和共享办公区,满足多功能、多场景使用需求。截至目前,园区成功举办多场设计周、论坛等高端活动,显然成为区域设计产业的重要平台。面向尚处于孵化期的小微企业,园区精心打造开放式办公空间和共享会议室并完善配套设施,不仅为创业团队提供灵活的工作环境,还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提升协作效率,助力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进一步助推初创企业的高效成长与发展。未来,园区将借助地铁M101线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与城市副中心的联动,努力将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成智慧活力的网红打卡地和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运维的新典范,为张家湾设计小镇乃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注入新动能。

Image

调研团队参观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共享办公区


随后,调研团队抵达张家湾镇一核多元共治中心进行考察。张家湾镇地处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存在发展不平衡、基层矛盾复杂等治理难题。在党委和镇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张家湾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融合公检法司、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多元主体,组建成基层治理共同体。共治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窗口,涵盖公安警务室、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心理咨询等多重服务功能,致力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

Image

调研团队在张家湾镇一核多元共治中心


依托“一核多元”模式,张家湾镇构建起多元共治与村民自治双轮驱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破解城乡转型中的治理困境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解万家忧”、“小家问题大家调解”、“基层矛盾基层化解”的治理新局面。

image.png

调研团队在张家湾镇共治中心听取工作介绍


此外,接诉即办也是张家湾镇共治中心的一大工作亮点。从问题收集、快速响应,到工作分配、跟进调解,数据化管理平台的引入,让共治中心的各项工作实现全流程记录和全主体参与,大幅提升了中心运转的效率和透明度。如今,昔日“治理难”乡镇已经转变为全区治理标杆,张家湾镇的转型升级可以说是城乡转型与基层治理的典范案例。其创新性组织架构与治理策略,也为城乡结合部的治理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模式。

Image

张家湾镇党委副书记盖畅介绍张家湾镇共治中心数据化管理平台


上午调研的最后一站,是北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邻北京环球影城的“北泡轻钢”项目。该项目被定位为文化活动核心展区及公共服务体验区,是张家湾镇的重点改造项目之一。项目以老旧厂房改造为重点,通过精心设计与改造,成功转型为集“产-商-研-展”为一体的创新示范区。北泡轻钢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存量建筑更新改造的典范之作,对于提升区域活力、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该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引入设计品牌活动,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项目一期也将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永久会址迎接各方来宾。

Image

调研团队在张家湾镇北泡轻钢项目参观合影


20日下午,调研团队抵达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下午场的调研活动。据介绍,该公司以航天育种为核心技术,结合生物育种和精准农业技术,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在航天育种方面,科研人员利用空间环境(微重力、宇宙射线等)诱导作物基因变异,筛选优质农作物品种。在生物质能源开发方面,该公司通过种植太空芦竹,生产生物质燃料,将其应用于发电和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在组培技术方面,公司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脱毒种苗,进一步提升了作物种植效益和作物品质。讲解员还向调研团队介绍了公司如何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切实帮助农民降风险、增收入,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Image

调研团队在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听取讲解


随后,调研团队前往了解位于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的农作物育种加速器项目。据介绍,该项目旨在利用现代技术加快作物育种周期、提升育种效率,为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育种技术支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在智能技术加持下,育种加速器与逆境表型鉴定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育种的效率与品质,是高效农业生产和种业科技创新迈出的坚实一步,进一步助力北京打造“种业之都”,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副中心力量。

Image

调研团队在农作物育种加速器项目听取讲解


Image

调研团队在农作物育种加速器项目参观考察


调研即将结束,调研团队受邀抵达通州会议中心参加座谈会。北京市通州区委办副主任易良琪携区委办秘书科、信息科等相关部门干部,与调研团队在会议室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首先,团队博士生同学依次分享了调研感悟。同学们普遍认为,在为期三天的调研走访中不仅增进了对城市发展和治理的切身体会,更对通州区作为首都副中心的城市建设和战略规划有了进一步了解,期待有更多机会到通州调研学习。并且,同学们还依据各自专业背景,分别就此次调研活动中产生的疑惑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易良琪主任及区委办各级干部进行交流互动。

Image

调研团队博士生依次发言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仲浩天教授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了回顾,并对区委办在此次活动中的周密安排和鼎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仲浩天表示,经过三天的调研,同学们对未来学校迁往通州后的科研教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并且,这次调研活动的圆满成功,表明了“地方出题、学校答题”是可行、有效的校地合作模式,也为未来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浩天鼓励同学们要为北京市和通州副中心的发展贡献出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为“地方出题、高校答题”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Image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仲浩天发言


最后,易良琪与大家作了交流和研讨,对大家躬身入局副中心建设表示感谢,对人大首发院师生关心社会发展和火热实践的热情表示敬佩。易良琪鼓励大家发挥视野开拓、理论丰富的优势,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思路和新视角。希望大家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拓展调研深度,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座谈进入尾声,易良琪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人大师生和通州干部群众增进了了解,培养了友谊。希望以此为支点,进一步撬动地方和学校之间、干部和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互动,形成校地互融互促,携手共进的生动局面。

Image

北京市通州区委办副主任易良琪发言



文字|高鑫鹏

编辑|高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