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 | 张颐武:北京文化形象的新可能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3-04-08
2023年3月25-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主办的第四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中国与世界:首都城市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教授以“北京文化形象的新可能”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张颐武教授从四个文学的文本来讨论北京城的四种表征:首先,新中国重要的大诗人闻捷,在他的《我思念北京》一诗中,建构了一个以天安门为中心的北京图景。这位诗人提供了一个象征中心集聚性的北京,提出了“聚”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次,在女性小说作家徐坤的作品中,北京的空间有了一个翻转和变化,她以北京东部建国门这一带作为她描写的空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心展开了一个发散性的空间;第三,到了曾任中国作协书记的邱华栋的小说《花儿花》中,在新兴的商业区亮马河,以及所谓的第三使馆区,由于城市的更新和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多元性的空间;第四,在世界文学的研究者、诗人高兴的《中轴线的魔术》这首诗中,出现了一个对中轴线的想象。城市空间本身发生了集聚变化,开始出现了以中轴线为核心的一套运作。
张教授认为,上述四种空间的模式中,闻捷的是集聚性的,徐坤的是发散性的,邱华栋是多元性的,而高兴这里的变成了重新贯通的,从四个文本我们可以看到四种关于城市不同的想象。在这四种想象中,中轴线的重要意义和中轴线申遗已经上升为对于一种伟大传统的肯定,具有符号性意义和价值。中轴线统领城市空间和生活形态的配置,并且统摄都市的观念、城市的观念。
在张颐武教授看来,北京中轴线的发展状况与本次会议的主题“首都城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非常契合,我们通过这条中轴线来尝试贯通历史和未来,并且希望通过这条线抵达我们所知道的宏大的想象的未来,同时通过这条线召唤过往历史的记忆,也在现实中间把日常生活重新归拢、汇聚、集聚,再结构、再组织这个空间。总之,中轴线所凝结的历史,所提供的这套再全球化的想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故事、讲未来、描述当下的新的可能。
(本文根据张颐武教授2023年3月25-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四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内容整理,已经嘉宾本人审核)
第四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 | 张颐武:北京文化形象的新可能
2023年3月25-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主办的第四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中国与世界:首都城市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教授以“北京文化形象的新可能”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张颐武教授从四个文学的文本来讨论北京城的四种表征:首先,新中国重要的大诗人闻捷,在他的《我思念北京》一诗中,建构了一个以天安门为中心的北京图景。这位诗人提供了一个象征中心集聚性的北京,提出了“聚”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次,在女性小说作家徐坤的作品中,北京的空间有了一个翻转和变化,她以北京东部建国门这一带作为她描写的空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心展开了一个发散性的空间;第三,到了曾任中国作协书记的邱华栋的小说《花儿花》中,在新兴的商业区亮马河,以及所谓的第三使馆区,由于城市的更新和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多元性的空间;第四,在世界文学的研究者、诗人高兴的《中轴线的魔术》这首诗中,出现了一个对中轴线的想象。城市空间本身发生了集聚变化,开始出现了以中轴线为核心的一套运作。
张教授认为,上述四种空间的模式中,闻捷的是集聚性的,徐坤的是发散性的,邱华栋是多元性的,而高兴这里的变成了重新贯通的,从四个文本我们可以看到四种关于城市不同的想象。在这四种想象中,中轴线的重要意义和中轴线申遗已经上升为对于一种伟大传统的肯定,具有符号性意义和价值。中轴线统领城市空间和生活形态的配置,并且统摄都市的观念、城市的观念。
在张颐武教授看来,北京中轴线的发展状况与本次会议的主题“首都城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非常契合,我们通过这条中轴线来尝试贯通历史和未来,并且希望通过这条线抵达我们所知道的宏大的想象的未来,同时通过这条线召唤过往历史的记忆,也在现实中间把日常生活重新归拢、汇聚、集聚,再结构、再组织这个空间。总之,中轴线所凝结的历史,所提供的这套再全球化的想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故事、讲未来、描述当下的新的可能。
(本文根据张颐武教授2023年3月25-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四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内容整理,已经嘉宾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