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研究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动态

首都乡村振兴论坛(总第1期) | 姜长云: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激活农业农村的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2-10-22

jiang.jpg

2022年10月7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都乡村振兴论坛(总第1期)——北京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率先之路””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发表了主旨演讲。他首先高度肯定了钟真教授的研究成果,接着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人大首发院主办的首都乡村振兴论坛,他对北京乡村振兴问题也特别关注。北京是大国的首都,乡村振兴面临着“大都市、小农村,大京郊、小城区”的背景。由于北京城市发展的起点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北京的乡村振兴怎么做出它的特色很重要。北京是高收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国际化高端人才流动比较多的地方,同样也是科技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应更多体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特征。

北京市是我国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北京市到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巩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这个底线,蔬菜、水果等重要农产品应有一定的自给率要求。但这可以放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视角下考察。这对于现在的疫情防控也很重要。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需要提升农业农村的生产功能,激活其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更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阳台型农业。类似于居民家中的阳台,种的产品可能成本高一点问题不大,但收益可以好一点,尤其是消费安全和服务体验要足一点。比如北京的设施农业。

二是要发展科技型农业。强化北京作为全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现代农业科技的展示窗口,构建农业成果转化、试验转化的平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区。围绕科技型农业,把农业做实,把种业做强。此外还有新潮农业的策源地,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但产业链也不一定长,食品短链也很好。

三是要发展分布式农业。2018年《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领导力战略》里面提出分布式制造,北京也可以搞分布式农业,农业不在规模而在特色,不在传统而在精致,融产品、服务、文化、体验于一体。所以,如何把农业做出高质量、做出高品牌,可能是更重要的,而不是单纯的做大规模。

四是要发展定制化农业,因为北京人口比较集中,需要融合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服务型农业,服务型农业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所以发展也要多考虑用户的需求,包括用户的消费体验。北京的农业也是一个营销北京的平台,北京的农村是观察北京的窗口,通过北京的农业农村,看到北京的服务怎么样,看到北京的层次到底多高,到底是不是能“率先”基本实现,是不是能在“率先方阵”中起到引领作用。北京的农业要做好愉悦性农业,让人们舒服、愉快,而且因为北京高技术人口比较集中,也要努力打造成为高技术人口宜居之地,让他们能够有在城市紧张的生活之余,到乡村有愉快放松的空间。

对北京未来乡村振兴的畅想,姜长云认为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面推进。(1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区域城镇体系建设。包括把北京的城镇体系布局和京津冀的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起来,形成城镇网络化,以此更好地带动乡村振兴。(2)在京津冀城镇体系建设的前提下发展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的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带动美丽乡村集聚人力的环境建设。(3)结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幸福北京的新场景,做好卖风景、卖温情、卖文化、卖历史的文章。可以与乡村美学相结合,把北京市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引领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先行区。从京津冀一体化的角度考虑发展融合性农业,通过产业融合带动城乡融合和区域融合。(4)建设首都人文乡村。文化跟科技怎么样赋能乡村?重点是建设品质乡村、体验乡村。(5)建设适老乡村。目前把一些高龄老人放在农村并不是一个好事,没有地方看病的问题比较大。(6)建设数字农村。应当通过美丽乡村、魅力乡村、融合乡村、品质乡村、人文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增加乡村现代化水平。并注意鼓励一些有农村情怀的人到农村去,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打造创业园和宜居宜商的便创环境。跟我们传统的农民不一样,有些农村居民在城市工作、在农村生活,可能发展趋势这些人在在,有利于把城市的消费需求带到农村,把城市的关系网络带到农村,实际上也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方式。

在北京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怎么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怎样带动本土农村居民共同致富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工商资本下乡当然是好事,但关键是怎样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让他不要鸠占鹊巢,不要把农村居民边缘化。这不光是在北京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大城市都需要注意这个问题。农业的前途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这一点没错,但那很可能导致农业的发展最终跟农民“没关系”了,容易导致农民被边缘化。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善利益机制尤其重要。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重要手段。但讲到集体经济,不重视不行,但太重视也有问题。因为有些地方不适合发展集体经济,盲目去搞的话,会不会有问题?怎样给这个地方注入企业家精神,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是关键。如果不注意乡村振兴带头人,不具备人才支撑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发展集体经济,弄不好为反而让当地集体背上沉重负担。所以怎样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跟培育集体经济带头人结合起来。

最后,姜长云表示,对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满怀希望,期待北京越来越能够对全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也祝愿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系列措施能顺利落地。


首都乡村振兴论坛(总第1期) | 姜长云: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激活农业农村的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

jiang.jpg

2022年10月7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都乡村振兴论坛(总第1期)——北京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率先之路””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发表了主旨演讲。他首先高度肯定了钟真教授的研究成果,接着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人大首发院主办的首都乡村振兴论坛,他对北京乡村振兴问题也特别关注。北京是大国的首都,乡村振兴面临着“大都市、小农村,大京郊、小城区”的背景。由于北京城市发展的起点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北京的乡村振兴怎么做出它的特色很重要。北京是高收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国际化高端人才流动比较多的地方,同样也是科技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应更多体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特征。

北京市是我国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北京市到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巩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这个底线,蔬菜、水果等重要农产品应有一定的自给率要求。但这可以放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视角下考察。这对于现在的疫情防控也很重要。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需要提升农业农村的生产功能,激活其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更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阳台型农业。类似于居民家中的阳台,种的产品可能成本高一点问题不大,但收益可以好一点,尤其是消费安全和服务体验要足一点。比如北京的设施农业。

二是要发展科技型农业。强化北京作为全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现代农业科技的展示窗口,构建农业成果转化、试验转化的平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区。围绕科技型农业,把农业做实,把种业做强。此外还有新潮农业的策源地,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但产业链也不一定长,食品短链也很好。

三是要发展分布式农业。2018年《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领导力战略》里面提出分布式制造,北京也可以搞分布式农业,农业不在规模而在特色,不在传统而在精致,融产品、服务、文化、体验于一体。所以,如何把农业做出高质量、做出高品牌,可能是更重要的,而不是单纯的做大规模。

四是要发展定制化农业,因为北京人口比较集中,需要融合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服务型农业,服务型农业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所以发展也要多考虑用户的需求,包括用户的消费体验。北京的农业也是一个营销北京的平台,北京的农村是观察北京的窗口,通过北京的农业农村,看到北京的服务怎么样,看到北京的层次到底多高,到底是不是能“率先”基本实现,是不是能在“率先方阵”中起到引领作用。北京的农业要做好愉悦性农业,让人们舒服、愉快,而且因为北京高技术人口比较集中,也要努力打造成为高技术人口宜居之地,让他们能够有在城市紧张的生活之余,到乡村有愉快放松的空间。

对北京未来乡村振兴的畅想,姜长云认为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面推进。(1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区域城镇体系建设。包括把北京的城镇体系布局和京津冀的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起来,形成城镇网络化,以此更好地带动乡村振兴。(2)在京津冀城镇体系建设的前提下发展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的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带动美丽乡村集聚人力的环境建设。(3)结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幸福北京的新场景,做好卖风景、卖温情、卖文化、卖历史的文章。可以与乡村美学相结合,把北京市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引领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先行区。从京津冀一体化的角度考虑发展融合性农业,通过产业融合带动城乡融合和区域融合。(4)建设首都人文乡村。文化跟科技怎么样赋能乡村?重点是建设品质乡村、体验乡村。(5)建设适老乡村。目前把一些高龄老人放在农村并不是一个好事,没有地方看病的问题比较大。(6)建设数字农村。应当通过美丽乡村、魅力乡村、融合乡村、品质乡村、人文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增加乡村现代化水平。并注意鼓励一些有农村情怀的人到农村去,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打造创业园和宜居宜商的便创环境。跟我们传统的农民不一样,有些农村居民在城市工作、在农村生活,可能发展趋势这些人在在,有利于把城市的消费需求带到农村,把城市的关系网络带到农村,实际上也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方式。

在北京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怎么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怎样带动本土农村居民共同致富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工商资本下乡当然是好事,但关键是怎样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让他不要鸠占鹊巢,不要把农村居民边缘化。这不光是在北京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大城市都需要注意这个问题。农业的前途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这一点没错,但那很可能导致农业的发展最终跟农民“没关系”了,容易导致农民被边缘化。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善利益机制尤其重要。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重要手段。但讲到集体经济,不重视不行,但太重视也有问题。因为有些地方不适合发展集体经济,盲目去搞的话,会不会有问题?怎样给这个地方注入企业家精神,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是关键。如果不注意乡村振兴带头人,不具备人才支撑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发展集体经济,弄不好为反而让当地集体背上沉重负担。所以怎样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跟培育集体经济带头人结合起来。

最后,姜长云表示,对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满怀希望,期待北京越来越能够对全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也祝愿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系列措施能顺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