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研究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动态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张杰:“关于北京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几点理解与思考”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4-04-24

图片1.png


2024年4月2日,北京经济论坛(2024年上半年)总第12期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表示,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人大首发院主办的北京经济论坛,前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说了很多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今天想从个人角度谈一下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针对媒体上很多学者讨论的“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不是撞词”这一问题,他表示,要想准确认识新质生产力,首先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二十大提出的中国今后若干时期内最大的发展战略。那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就是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所以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是针对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战略目标下面一个具体的发展方式或模式。那如何落实高质量发展?总要有具体的抓手和着力点,他的个人看法就是打造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前面三个概念的逻辑和层次非常清晰,但这里面缺少重大的理论指引。他认为新质生产力首要是理论,理论用于指导中国的实践,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体系定位的作用。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句话使他刚刚的判断更加站得住脚了。


如何思考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是习近平中国特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或者是生产力理论的一次中国化的重大突破(当然不一定准确)。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有两方面: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里面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核心原则;第二,个人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借鉴西方经济学或者现代经济学整个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有益成分。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五点:一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必须有效指导新形势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调整方向,二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必须有效指导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关系的调整方向,三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强化科技创新在一国生产创造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四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和产业链的结合,五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强调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北京如何率先落实新质生产力布局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与实施路径?第一要积极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北京存在典型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二是现在支撑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是金融业,需要强调创新要素、人力资本要素、企业家要素等的主导地位。第二,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关系的调整方向上,要认识到以下问题:一是北京在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的全球和全国影响力是相对有限的;二是现在北京作为现代金融的集聚地,但北京的金融业和北京及京津冀的高精尖产业体系之间合理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没有构建起来;三是北京的多层次人才也没有很好的、完全的、有效的支持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也没有支持高精尖产业体系,中间存在很大的落差。第三,为激发科技创新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北京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全球领先能力,二是要提高对战略性科学家和大师级别科学家的自主培育和全球集聚能力,三是要打造针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领域的长期财政收入机制。第四,在北京和京津冀区域内谋划科技创新与产业和产业链的深度结合上,重点的着力方向在于:一是北京的定位就是要发展龙头企业和关键核心企业,二是在京津翼区域内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全球领先或全国领先的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或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最后,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必须牢牢依靠和立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可持续提升,这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北京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可能会面临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的难度;二是天津和河北需要同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这必须牢牢立足于全要素的大幅度提升。


(本文根据嘉宾于2024年4月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1期)”上的发言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2期)|张杰:“关于北京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几点理解与思考”

图片1.png


2024年4月2日,北京经济论坛(2024年上半年)总第12期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表示,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人大首发院主办的北京经济论坛,前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说了很多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今天想从个人角度谈一下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针对媒体上很多学者讨论的“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不是撞词”这一问题,他表示,要想准确认识新质生产力,首先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二十大提出的中国今后若干时期内最大的发展战略。那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就是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所以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是针对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战略目标下面一个具体的发展方式或模式。那如何落实高质量发展?总要有具体的抓手和着力点,他的个人看法就是打造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前面三个概念的逻辑和层次非常清晰,但这里面缺少重大的理论指引。他认为新质生产力首要是理论,理论用于指导中国的实践,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体系定位的作用。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句话使他刚刚的判断更加站得住脚了。


如何思考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是习近平中国特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或者是生产力理论的一次中国化的重大突破(当然不一定准确)。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有两方面: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里面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核心原则;第二,个人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借鉴西方经济学或者现代经济学整个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有益成分。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五点:一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必须有效指导新形势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调整方向,二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必须有效指导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关系的调整方向,三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强化科技创新在一国生产创造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四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和产业链的结合,五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强调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北京如何率先落实新质生产力布局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与实施路径?第一要积极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北京存在典型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二是现在支撑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是金融业,需要强调创新要素、人力资本要素、企业家要素等的主导地位。第二,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关系的调整方向上,要认识到以下问题:一是北京在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的全球和全国影响力是相对有限的;二是现在北京作为现代金融的集聚地,但北京的金融业和北京及京津冀的高精尖产业体系之间合理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没有构建起来;三是北京的多层次人才也没有很好的、完全的、有效的支持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也没有支持高精尖产业体系,中间存在很大的落差。第三,为激发科技创新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北京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全球领先能力,二是要提高对战略性科学家和大师级别科学家的自主培育和全球集聚能力,三是要打造针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领域的长期财政收入机制。第四,在北京和京津冀区域内谋划科技创新与产业和产业链的深度结合上,重点的着力方向在于:一是北京的定位就是要发展龙头企业和关键核心企业,二是在京津翼区域内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全球领先或全国领先的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或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最后,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必须牢牢依靠和立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可持续提升,这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北京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可能会面临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的难度;二是天津和河北需要同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这必须牢牢立足于全要素的大幅度提升。


(本文根据嘉宾于2024年4月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1期)”上的发言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