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0期)丨张杰: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年上半年)—力争率先实现最好结果的北京经济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2-10-24
2022年9月18日,北京经济论坛(2022年上半年)总第10期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做了题为“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年上半年)—力争率先实现最好结果的北京经济”的主报告,报告核心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北京202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对2022年总体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展望。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同比实际增速为0.7%,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实际增速为-2.9%。北京第二季度GDP增速呈现出的较大幅度负增长态势。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保持在4.6%-5.2%区间的情形下,北京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保持在5.8%-6.3%区间的情形下,2022年全年北京的GDP同比实际增速很有可能落在3.0%-3.5%期间。工业部门在2022年上半年增加值增速的大幅度下滑,是导致北京第二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速下滑的核心因素,也是造成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增速呈现负增长状态的主导因素。因此,可以得出的基本判断是,2022年下半年北京经济能否全面恢复正常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部门的恢复性增长态势。2022年上半年北京第三产业部门在遭受超预期的新一轮新冠疫情冲击下表现出特定的发展韧性,表明北京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这两大支撑型服务行业,对北京第三产业部门乃至经济发展具有主导型的稳定性增长功能。北京的投资正在形成典型的“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突出表现为以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领域为主导的高技术制造业部门,和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为主导的高技术服务业的固定投资爆炸式增长格局的形成。只有将2022年下半年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推高到6.5%水平以上,方可为北京实现2022年的3.0%-3.5%区间的GDP增速水平,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
第二,对2022年北京各季度和全年GDP增速目标的科学测算与研判分析。北京2022年第2季度GDP增速普遍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下行态势,给既定的GDP增速目标实现带来了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北京在2022年的GDP增速的可能区间以及促进全年GDP增长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齐心协力巩固北京经济在第3季度恢复向好基础,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由于2022年第2季度北京的第二产业部门增加值规模仅为1614.9亿元,相比2021年第2季度北京的第二产业部门增加值规模2063.8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21.75%。这就对北京在2022年全年的第二产业部门增加值规模增速水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导致北京的第二产业部门即便在2022年下半年取得了6.5%或7%较高增速水平的前提下,第二产业部门在2022年全年的增加值增速也难以获得正增长的态势。针对2022年全年,北京的第三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速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2022年全年的GDP增速水平。换而言之,要将2022年全年的北京GDP增速水平维持在3.0%-3.5%的合理区间内,必须将2022年全年北京的第三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增速水平维持在5%-5.5%的合理增长区间之内。
第三,2022年下半年北京经济工作的重点方向和政策举措。在科学评估和分析北京2022年上半年的经济核心指标以及各产业部门发展潜力和约束条件的情形下,针对北京的GDP目标而言,将北京2022年全年的GDP增速水平设定为“保3.0%、力争3.5%”的计划目标,就是北京将经济运行维持在合理区间,从而力争实现北京在2022年经济发展最好结果的科学判断。一方面,树立“维持第二产业部门正增长、守住第三产业部门发展韧性”的核心发展理念。另一方面,树立“促投资”、“稳消费”和“强研发”这三大核心目标及其背后蕴含的可分解的各项具体任务。为此,瞄准北京特色符合北京现实的“促投资”、“稳消费”和“强研发”组合政策举措,就是抓住了北京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领域问题,就是抓住了北京当前经济增长的“牛鼻子”问题,迫切需要北京在2022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中,重点围绕这三个领域问题布局和实施一系列的新政策举措。具体来看,全面强化和加快实施北京“促投资”计划,重点在于更为精准地瞄准以半导体全产业链创新链体系的全面自主可控发展契机和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车式”发展机会,加快推进北京在这两个产业领域的投资布局。从北京目前在“稳消费”领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针对性非常精准,刺激效果已经初现,但是面临力度不够以及可持续性不足问题,需要在2022年下半年持续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全面实施北京“强研发”计划,既可以在短期内作为对冲经济下滑的重要工具,也是在中长期夯实北京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和市场优势的核心手段。
北京经济论坛(总第10期)丨张杰: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年上半年)—力争率先实现最好结果的北京经济
2022年9月18日,北京经济论坛(2022年上半年)总第10期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做了题为“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年上半年)—力争率先实现最好结果的北京经济”的主报告,报告核心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北京202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对2022年总体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展望。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同比实际增速为0.7%,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实际增速为-2.9%。北京第二季度GDP增速呈现出的较大幅度负增长态势。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保持在4.6%-5.2%区间的情形下,北京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保持在5.8%-6.3%区间的情形下,2022年全年北京的GDP同比实际增速很有可能落在3.0%-3.5%期间。工业部门在2022年上半年增加值增速的大幅度下滑,是导致北京第二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速下滑的核心因素,也是造成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增速呈现负增长状态的主导因素。因此,可以得出的基本判断是,2022年下半年北京经济能否全面恢复正常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部门的恢复性增长态势。2022年上半年北京第三产业部门在遭受超预期的新一轮新冠疫情冲击下表现出特定的发展韧性,表明北京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这两大支撑型服务行业,对北京第三产业部门乃至经济发展具有主导型的稳定性增长功能。北京的投资正在形成典型的“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突出表现为以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领域为主导的高技术制造业部门,和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为主导的高技术服务业的固定投资爆炸式增长格局的形成。只有将2022年下半年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推高到6.5%水平以上,方可为北京实现2022年的3.0%-3.5%区间的GDP增速水平,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
第二,对2022年北京各季度和全年GDP增速目标的科学测算与研判分析。北京2022年第2季度GDP增速普遍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下行态势,给既定的GDP增速目标实现带来了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北京在2022年的GDP增速的可能区间以及促进全年GDP增长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齐心协力巩固北京经济在第3季度恢复向好基础,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由于2022年第2季度北京的第二产业部门增加值规模仅为1614.9亿元,相比2021年第2季度北京的第二产业部门增加值规模2063.8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21.75%。这就对北京在2022年全年的第二产业部门增加值规模增速水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导致北京的第二产业部门即便在2022年下半年取得了6.5%或7%较高增速水平的前提下,第二产业部门在2022年全年的增加值增速也难以获得正增长的态势。针对2022年全年,北京的第三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速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2022年全年的GDP增速水平。换而言之,要将2022年全年的北京GDP增速水平维持在3.0%-3.5%的合理区间内,必须将2022年全年北京的第三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增速水平维持在5%-5.5%的合理增长区间之内。
第三,2022年下半年北京经济工作的重点方向和政策举措。在科学评估和分析北京2022年上半年的经济核心指标以及各产业部门发展潜力和约束条件的情形下,针对北京的GDP目标而言,将北京2022年全年的GDP增速水平设定为“保3.0%、力争3.5%”的计划目标,就是北京将经济运行维持在合理区间,从而力争实现北京在2022年经济发展最好结果的科学判断。一方面,树立“维持第二产业部门正增长、守住第三产业部门发展韧性”的核心发展理念。另一方面,树立“促投资”、“稳消费”和“强研发”这三大核心目标及其背后蕴含的可分解的各项具体任务。为此,瞄准北京特色符合北京现实的“促投资”、“稳消费”和“强研发”组合政策举措,就是抓住了北京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领域问题,就是抓住了北京当前经济增长的“牛鼻子”问题,迫切需要北京在2022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中,重点围绕这三个领域问题布局和实施一系列的新政策举措。具体来看,全面强化和加快实施北京“促投资”计划,重点在于更为精准地瞄准以半导体全产业链创新链体系的全面自主可控发展契机和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车式”发展机会,加快推进北京在这两个产业领域的投资布局。从北京目前在“稳消费”领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针对性非常精准,刺激效果已经初现,但是面临力度不够以及可持续性不足问题,需要在2022年下半年持续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全面实施北京“强研发”计划,既可以在短期内作为对冲经济下滑的重要工具,也是在中长期夯实北京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和市场优势的核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