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研究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动态

北京人口图鉴:新区承载近上限时 中心人口流向何方?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18-04-24

2017年,北京人口出现重要变化。

除了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的持续下降, 2017年末北京全市户籍人口同比减少3.7万人,这是统计年鉴上有数据可查的197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公布户籍人口数据的北京市5个区中,隶属于城六区的三个区户籍人口在2017年全部减少,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隶属于城市发展新区的两个区的户籍人口则保持和此前几年一样的上升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叶裕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北京城市总规实施以来,加强了对城市人口和户籍的精细化管理。外围居住区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配套建设逐步完善,使得早期迁出中心城区的人,开始把户口往外迁移。同时,北京户籍人口老龄化加剧,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也是上述区域户籍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

叶裕民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的新两翼,对人口、产业有较大吸引力,未来的人口流入和产业转移是可以预见的。

户籍人口为何首次减少

2017年,北京已公布户籍人口数据的各区中,属于城六区的西城、丰台和石景山区户籍人口减少,而房山、通州区的户籍人口则一直呈上升趋势。

以西城区为例,2017年全区户籍出生人口17225人,死亡人口42923人,自然增长率为-17.7‰;户籍人口迁入49716人,迁出38734人,机械增长率为7.6‰。

尽管西城区存在着较大的户籍人口机械增长率,但户籍人口死亡数是户籍人口出生数的近3倍,这是导致西城区整体户籍人口下降的原因之一。

可供对照的是,通州区近两年户籍人口增长迅猛,2016年增长率高达4.01%,2017年仍然保持3%的增长率。叶裕民认为,这说明北京副中心建设效果开始显现。

作为首都的两翼之一,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很多企业都看好通州的发展。北京中心城区产业要疏解到郊区,通州成为这些产业和企业家的首选之地。

自2010-2016年的7年间,东城、西城区的户籍人口数量均高于常住人口,2017年西城区的情况也是如此,2017年东城区的数据暂未出炉。

叶裕民表示,目前北京对人口和户籍开始精细化管理,外围居住区也改善了人居环境,北京人户分离状态已有所减少,2017年城六区的部分区户籍人口减少就可说明。

新两翼吸引人口和产业

未来,北京的人口将如何流动?

在政策的导向作用下,城六区常住人口仍将继续减少,而城市发展新区尚存的人口增长空间,将支持其常住人口继续增长。

另外,雄安新区也是未来北京人口的流入地。

2017年6月,在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表示,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引导北京人口随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

2018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中指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转移。要创新政策环境,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举措,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叶裕民认为,雄安新区的建设,站在了这个时代各个领域的最前沿,有条件运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规划发展,从而避免以前城市在探索性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城市病”等问题。从人口角度来说,雄安可以在吸引北京人口和截留外地人口两个方面,有利于北京人口规模的调控。

在叶裕民看来,雄安新区高端公共服务设施先行,生态用地占70%,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又没有大城市病,步行上下班,极大地增加了闲暇,这对年轻人、企业家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雄安起到截流作用,外地仍愿意到北京来发展的尖端企业、高端服务、金融、文化产业等,有可能在雄安落地。这有助于北京减少人口压力,也有利于北京城市规模的调控和高质量发展。

北京人口图鉴:新区承载近上限时 中心人口流向何方?

北京人口图鉴:新区承载近上限时 中心人口流向何方?

2017年,北京人口出现重要变化。

除了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的持续下降, 2017年末北京全市户籍人口同比减少3.7万人,这是统计年鉴上有数据可查的197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公布户籍人口数据的北京市5个区中,隶属于城六区的三个区户籍人口在2017年全部减少,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隶属于城市发展新区的两个区的户籍人口则保持和此前几年一样的上升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叶裕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北京城市总规实施以来,加强了对城市人口和户籍的精细化管理。外围居住区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配套建设逐步完善,使得早期迁出中心城区的人,开始把户口往外迁移。同时,北京户籍人口老龄化加剧,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也是上述区域户籍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

叶裕民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的新两翼,对人口、产业有较大吸引力,未来的人口流入和产业转移是可以预见的。

户籍人口为何首次减少

2017年,北京已公布户籍人口数据的各区中,属于城六区的西城、丰台和石景山区户籍人口减少,而房山、通州区的户籍人口则一直呈上升趋势。

以西城区为例,2017年全区户籍出生人口17225人,死亡人口42923人,自然增长率为-17.7‰;户籍人口迁入49716人,迁出38734人,机械增长率为7.6‰。

尽管西城区存在着较大的户籍人口机械增长率,但户籍人口死亡数是户籍人口出生数的近3倍,这是导致西城区整体户籍人口下降的原因之一。

可供对照的是,通州区近两年户籍人口增长迅猛,2016年增长率高达4.01%,2017年仍然保持3%的增长率。叶裕民认为,这说明北京副中心建设效果开始显现。

作为首都的两翼之一,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很多企业都看好通州的发展。北京中心城区产业要疏解到郊区,通州成为这些产业和企业家的首选之地。

自2010-2016年的7年间,东城、西城区的户籍人口数量均高于常住人口,2017年西城区的情况也是如此,2017年东城区的数据暂未出炉。

叶裕民表示,目前北京对人口和户籍开始精细化管理,外围居住区也改善了人居环境,北京人户分离状态已有所减少,2017年城六区的部分区户籍人口减少就可说明。

新两翼吸引人口和产业

未来,北京的人口将如何流动?

在政策的导向作用下,城六区常住人口仍将继续减少,而城市发展新区尚存的人口增长空间,将支持其常住人口继续增长。

另外,雄安新区也是未来北京人口的流入地。

2017年6月,在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表示,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引导北京人口随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

2018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中指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转移。要创新政策环境,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举措,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叶裕民认为,雄安新区的建设,站在了这个时代各个领域的最前沿,有条件运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规划发展,从而避免以前城市在探索性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城市病”等问题。从人口角度来说,雄安可以在吸引北京人口和截留外地人口两个方面,有利于北京人口规模的调控。

在叶裕民看来,雄安新区高端公共服务设施先行,生态用地占70%,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又没有大城市病,步行上下班,极大地增加了闲暇,这对年轻人、企业家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雄安起到截流作用,外地仍愿意到北京来发展的尖端企业、高端服务、金融、文化产业等,有可能在雄安落地。这有助于北京减少人口压力,也有利于北京城市规模的调控和高质量发展。

北京人口图鉴:新区承载近上限时 中心人口流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