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京沪论坛”|张革书记致辞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4-11-25
2024年11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联合承办的首届“京沪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北大厅成功举办。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书记张革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是要加速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搭建高能级平台体系。二是要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前沿理论、底层技术、算力、数据、场景应用全链条发力。三是要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四是要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良性循环、有效贯通的新路径。五是要积极推动文化赋能提质,建设文化强区,塑造城市精神。六是要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新生态。
张革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创新中心,一是要加快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地的能力。聚焦国家战略科技需求,搭建高能级平台体系,深化与高等院校、国家级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的合作,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协同化。围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布局,实施高水平攻坚行动。培育企业主导型高能级创新联合体,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加速重大科技成果场景落地和迭代应用,推动高效能成果的转化。
二是加快构建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前沿理论、底层技术、算力、数据、应用场景全链条发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聚焦医药健康、商业航天、新能源等高精尖领域,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焦研发设计、科技金融等领域,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提升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加快建成以人工智能产业为灯塔,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以科技服务业为底座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三是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本。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构建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深化0.1微克行动,让空气常新,蓝天常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蕴。
四是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良性循环有效贯通的新路径,探索科技融汇、产教融合的新机制,用好高校院所资源,深化研究型大学与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营造国际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吸引聚集一批紧缺人才,培育更多高能级创新人才。
五是积极推动文化赋能提质。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塑造城市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文化软实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六是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聚焦协同创新和产业合作,探索建立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合作的新机制。加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形成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扩大更高水平的开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新生态。
张革指出,本次论坛是创新思想、创新资源汇聚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创新视野,也为海淀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积极构建合作发展新机制,在科技创新上相互赋能,在产业协同上强强联手,进一步促进京沪两地人才交流,携手走好创新发展之路。
整理 高家欣
审核 樊雪
首届“京沪论坛”|张革书记致辞
2024年11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联合承办的首届“京沪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北大厅成功举办。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书记张革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是要加速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搭建高能级平台体系。二是要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前沿理论、底层技术、算力、数据、场景应用全链条发力。三是要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四是要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良性循环、有效贯通的新路径。五是要积极推动文化赋能提质,建设文化强区,塑造城市精神。六是要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新生态。
张革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创新中心,一是要加快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地的能力。聚焦国家战略科技需求,搭建高能级平台体系,深化与高等院校、国家级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的合作,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协同化。围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布局,实施高水平攻坚行动。培育企业主导型高能级创新联合体,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加速重大科技成果场景落地和迭代应用,推动高效能成果的转化。
二是加快构建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前沿理论、底层技术、算力、数据、应用场景全链条发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聚焦医药健康、商业航天、新能源等高精尖领域,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焦研发设计、科技金融等领域,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提升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加快建成以人工智能产业为灯塔,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以科技服务业为底座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三是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本。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构建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深化0.1微克行动,让空气常新,蓝天常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蕴。
四是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良性循环有效贯通的新路径,探索科技融汇、产教融合的新机制,用好高校院所资源,深化研究型大学与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营造国际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吸引聚集一批紧缺人才,培育更多高能级创新人才。
五是积极推动文化赋能提质。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塑造城市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文化软实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六是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聚焦协同创新和产业合作,探索建立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合作的新机制。加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形成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扩大更高水平的开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新生态。
张革指出,本次论坛是创新思想、创新资源汇聚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创新视野,也为海淀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积极构建合作发展新机制,在科技创新上相互赋能,在产业协同上强强联手,进一步促进京沪两地人才交流,携手走好创新发展之路。
整理 高家欣
审核 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