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English 分享到
研究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动态

首发院动态|“地方出题、学校答题”智库青年人才训练营调研第二站:以交通文旅为媒,谋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之道

编辑: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4-12-21

2024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智库青年人才训练营开展了第二天的实地调研,围绕综合交通枢纽、站城融合、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艺术区发展等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解以及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代表的深入交流,帮助青年学者全面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综合承载力提升、城市吸引力跃升等方面的生动实践。通州区委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张婧、副科长夏宇凡、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仲浩天等参与调研。

image.png

调研团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合影

调研团队首站抵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现场。该项目融合了城际铁路、市郊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线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体,同时将地面空间整合为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功能业态,致力于打造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综合交通枢纽,强效辐射“京津冀”、快速衔接“中心城”、便捷服务“副中心”。通过沙盘模型和宣传短片,学员们深入了解了项目的总体规划、工程进展以及未来的运营蓝图,充分认识到“站城融合”理念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楼顶俯瞰施工现场时,学员们对项目规模和创新设计深感震撼,感受到这一标志性工程对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

image.png

调研团队观看沙盘模型和宣传短片

随后,调研团队走进通州古迹“三庙一塔”,考察了文庙、紫清宫、佑胜教寺和燃灯塔等历史遗址的保护传承。这些遗址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千年运河沿线的文化传承与变迁。该片区目前正在积极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旨在通过保护和活化历史遗址,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同时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使得城市的文化根脉在城市发展中得以积淀和完善。通过此次参观,学员们深入了解了通州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特别是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

image.png

“三庙一塔”历史文化遗址

image.png

调研团队聆听运河商务区党工部副书记车欣薇讲解

19日下午,调研团队前往“湾里”项目进行调研,这是北京副中心文旅产业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湾里”项目融合了高端度假酒店、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商业小镇等多种业态,展现了现代旅游、商业和住宅功能的有机结合,作为与环球度假区相望的战略地块,“湾里”不仅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还在规划中突出了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项目通过在7号线地铁花庄站上盖及周边地块建设商业区,推动了站城融合和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有力促进了区域的综合发展。学员们通过与项目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到湾里项目如何通过与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区域的商业活力,并推动了通州区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品牌建设和经济转型。

image.png

调研团队倾听“湾里”项目的建设规划

最后,调研团队前往艺术区,重点考察了宋庄党群服务中心和宋庄美术馆,了解艺术小镇的发展历史、整体规划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宋庄作为北京副中心的重要文化地标,以其独特的艺术聚集效应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功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创意产业的入驻,推动了区域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学员全面了解到宋庄如何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牌,促进区域内的文化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北京副中心文化创新的一张重要名片。宋庄党群服务中心和宋庄美术馆的建设不仅增强了当地的文化氛围,也为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宋庄在全国文化地图中的影响力。通过此次调研,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文化创新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调研团队在宋庄党群服务中心

image.png

调研团队参观宋庄美术馆

本次调研活动不仅深化了学员们对于北京副中心在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及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方面的认知,还为探索人产城深度融合、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贡献了实践经验。从远洋乐堤港凭借产业集聚与创新活力焕发的崭新面貌,到湾里项目凭借轨道交通的强劲引领,书写城市发展的新篇章,再到“三庙一塔”景区在文化与经济交融中独树一帜的探索实践,每一站考察都如同一扇窗,为学员们打开了独特的视角,激发了深邃的思考。通过这次调研,学员们对于综合交通的便捷性、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以及产城融合的深远意义,在推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他们也深刻领悟到文化、科技与产业三者协同并进,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此次调研成果,将为学员们在未来的智库研究及政策咨询工作中提供坚实的支撑。

首发院动态|“地方出题、学校答题”智库青年人才训练营调研第二站:以交通文旅为媒,谋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之道

2024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智库青年人才训练营开展了第二天的实地调研,围绕综合交通枢纽、站城融合、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艺术区发展等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解以及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代表的深入交流,帮助青年学者全面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综合承载力提升、城市吸引力跃升等方面的生动实践。通州区委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张婧、副科长夏宇凡、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仲浩天等参与调研。

image.png

调研团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合影

调研团队首站抵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现场。该项目融合了城际铁路、市郊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线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体,同时将地面空间整合为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功能业态,致力于打造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综合交通枢纽,强效辐射“京津冀”、快速衔接“中心城”、便捷服务“副中心”。通过沙盘模型和宣传短片,学员们深入了解了项目的总体规划、工程进展以及未来的运营蓝图,充分认识到“站城融合”理念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楼顶俯瞰施工现场时,学员们对项目规模和创新设计深感震撼,感受到这一标志性工程对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

image.png

调研团队观看沙盘模型和宣传短片

随后,调研团队走进通州古迹“三庙一塔”,考察了文庙、紫清宫、佑胜教寺和燃灯塔等历史遗址的保护传承。这些遗址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千年运河沿线的文化传承与变迁。该片区目前正在积极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旨在通过保护和活化历史遗址,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同时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使得城市的文化根脉在城市发展中得以积淀和完善。通过此次参观,学员们深入了解了通州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特别是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

image.png

“三庙一塔”历史文化遗址

image.png

调研团队聆听运河商务区党工部副书记车欣薇讲解

19日下午,调研团队前往“湾里”项目进行调研,这是北京副中心文旅产业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湾里”项目融合了高端度假酒店、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商业小镇等多种业态,展现了现代旅游、商业和住宅功能的有机结合,作为与环球度假区相望的战略地块,“湾里”不仅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还在规划中突出了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项目通过在7号线地铁花庄站上盖及周边地块建设商业区,推动了站城融合和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有力促进了区域的综合发展。学员们通过与项目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到湾里项目如何通过与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区域的商业活力,并推动了通州区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品牌建设和经济转型。

image.png

调研团队倾听“湾里”项目的建设规划

最后,调研团队前往艺术区,重点考察了宋庄党群服务中心和宋庄美术馆,了解艺术小镇的发展历史、整体规划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宋庄作为北京副中心的重要文化地标,以其独特的艺术聚集效应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功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创意产业的入驻,推动了区域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学员全面了解到宋庄如何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牌,促进区域内的文化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北京副中心文化创新的一张重要名片。宋庄党群服务中心和宋庄美术馆的建设不仅增强了当地的文化氛围,也为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宋庄在全国文化地图中的影响力。通过此次调研,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文化创新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调研团队在宋庄党群服务中心

image.png

调研团队参观宋庄美术馆

本次调研活动不仅深化了学员们对于北京副中心在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及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方面的认知,还为探索人产城深度融合、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贡献了实践经验。从远洋乐堤港凭借产业集聚与创新活力焕发的崭新面貌,到湾里项目凭借轨道交通的强劲引领,书写城市发展的新篇章,再到“三庙一塔”景区在文化与经济交融中独树一帜的探索实践,每一站考察都如同一扇窗,为学员们打开了独特的视角,激发了深邃的思考。通过这次调研,学员们对于综合交通的便捷性、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以及产城融合的深远意义,在推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他们也深刻领悟到文化、科技与产业三者协同并进,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此次调研成果,将为学员们在未来的智库研究及政策咨询工作中提供坚实的支撑。